《单人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毛笔短撇垂露竖组成,笔画较少,整体狭长,在合体字中居次要的地位,带有单人旁的字一般是左窄右宽。本节课重点学习单人旁、“何”“作”和“休”的书写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单人旁与右部件的组合搭配关系,初步认识带有单人旁的结构字规律,提高书写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已经掌握一定的书写要领以及基本笔画和独体字的书写方法,但对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了解不深入,对于书法的欣赏水平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书法素养还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单人旁”的书写方法。
2.认识带单人旁字的形体特征,掌握单人旁与字右部的合理搭配,会写“何”、“作”和“休”字。
3.通过观察、思考、评价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汉字笔画的间距关系与独特的造字文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3-4年级毛笔学习的要求,本节课从单人旁的书写以及与其它部件结构规律,如“何”、“作”“休”字为学习内容,采用“读帖—临写—比对—调整”四个步骤进行临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线条变化以及单人旁与不同部件的搭配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书写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单人旁”的书写方法。
难点 认识带单人旁字的形体特征,掌握单人旁与字右部的合理搭配,会写“何”、“作”“休”, 感受汉字笔画的间距关系与独特的造字文化,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米字格 毛笔 墨盒
教学过程
一 、赏析演变,导入新课
1.欣赏“单人旁”的演变过程,揭示课题。
2.欣赏欧体字名帖中带单人旁的字,明确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先从甲骨文引出“人”,再根据“人”的发展变化引出课题,学生直观感受古代人民的造字智慧,欣赏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二、掌握要领,学写偏旁
1.观察偏旁,发现相同事物。
2.分析讲解,探究书写特点。
3.拼字比赛,理解位置关系。
4.用笔讲解,掌握书写要领。
5.示范引领,做好书写榜样。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从单人旁书写要点和用笔要领以及单人旁的用笔步骤等方面具体讲解单人旁的基本写法。从“观察—分析—讲解—示范”四个步骤层层递进,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单人旁的书写方法,为后面写好“何”“作”和“休”字作铺垫。】
三、组合结构,学 “何”“作”字
1.比较分析,掌握单人旁结字规律。
2.意会“何”字,渗透国学知识。
3.分析“何”字,掌握书写要点。
4.同样学法,赏析并练习“作”字。
5.名家视频,为正确书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由“仁”引出分别引出《回乡偶书》《论语》的诗句,使书法融入国学经典,进一步丰富中国书法的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分析”、“讲解”“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毛笔字的结构美,提高书法审美能力,再从具体笔画、左右形态大小等方面展开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何”“作”的结构认识,掌握其书写。】
四、练习运用,学“休”字。
1.分析“休”字,掌握书写特点
2.示范“休”字,理解书写要领。
3.展示作品,佳作交流共分享。
【设计意图:相对于“作”字,“休”的书写容易一些,通过“观察—分析—示范—仿写—评价”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着重指导学生对“休”字的书写,进一步巩固单人旁与字右部搭配的写法。】
五、赏析名帖,领悟风格
1.欣赏名家字帖,理解“作”不同写法。
2.分析“作”字中单人旁的特点,领悟书法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赏析名家名帖,学生直观感受单人旁的书写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谈收获,师总结。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单人旁
狭 长
短撇 垂露竖
左宽右窄
【课后思考】
通过多次磨课,对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是教材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选取欧体字作为教材,并遵循欧体教材的编写顺序:从基本笔画到偏旁再到汉字,本节课选取两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带有单人旁的汉字:“何”、“作”“休”。在教学单人旁时,先让学生上观察,议一议、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单人旁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示范后让学生书写单人旁,在观察、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结合名家视频,学写“何”、“作”等字,理解带有单人旁的字的结构规律。教学“休”字时,不但使用以上教学方法,还运用示范讲解,让学生感受毛笔书法的魅力。让学生从四大书法家同写“作”字进行赏析分析,感受书法特点与作品风格,学生直观感受单人旁的书写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帖能力。那学生的书法文化素养又如何提高呢?在导入部分,通过“人”字的演变引出单人旁,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我国的造字文化,并由“何”引出《论语》,《回乡偶书》中的名句,让书法融入国学经典,丰富书法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