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骆驼祥子》是人教2019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篇目。设计的意图更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强调专题研究的重要性,意在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
《骆驼祥子》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它叙说着祥子的三起三落,描绘了一群旧中国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走向个人毁灭的缘由;它大量的使用北京口语、方言,是一幅老北京的风情图、世态图;它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情感复杂,既有批判又有同情。它意蕴丰富,一个祥子,一群城市贫民,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耐人寻味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品读祥子,理解作品反映的深刻主题。 2.提升阅读名著的水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摘抄本与原著,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寻情节品读祥子的性格特点、看一群人力车夫的生活。
2.合作探究问题, 分析祥子前后变化的原因,在交流与争辩中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注重普通人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现代社会的优越性。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品析祥子,由一个人看一群小人物的生活境况。 2、教学难点:认知祥子产生巨变的根源,探索小说深邃的主旨。
【学情分析】
安排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任务,边读边摘抄优美的语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学生生活的时代与作品相距久远,再加上篇幅太长,难以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能深入探索作品丰富的意蕴。
【教学策略】预习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个暖暖的午后,手捧一本名著,我们总能品味出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真性情。有时,我们的心潮会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有时,我们的心会随着人物的出场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些人,一些事,总能引发人的思索。今天,让我们再次满怀敬意重温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 二、课前检测:
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__的心酸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2、小说刻画了众多人物,如残忍霸道 的车主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_________。
3、_____是祥子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4、祥子生长在乡间,因为失去了______和________,所以十八岁那年便跑到北平来谋生。 5、祥子买了第一辆新车后,愿意和光头矮子一起冒险出城的原因是什么? 6、祥子绰号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三、人物竞猜
1、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不过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侯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以拉洋车为生,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挣钱买到属于自己的车。(祥子)
2、“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么着 ?你头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他把酒蛊端起来,灌了多半蛊,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蛊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虎妞)
3、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很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惨白的头发在一顶破小帽下杂乱地髭髭着,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挣扎着说了句:“沏一壶。” (老马)
4、他,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不过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他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小马儿)
5、他四十多了,拉惯了车,不会对付买卖,没法不赔钱。赔了钱,他难过,难过就更多喝酒。醉了,在外面时常和巡警们吵,在家里拿老婆孩子杀气。得罪了巡警,打了老婆,都因为酒。酒醒过来,他后悔、苦痛。再一想,这点钱是用女儿换来的,白白地这样赔出去,而且还喝酒打人,他觉得自己不是人。(二强子)
6、她长得不难看。虽然原先很瘦小,不过自从跟了那个军官以后,很长了些肉,个子也高了很多。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不过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小福子) 四、一个人
请学生自主完成祥子简介的表格,走近祥子。
职业 姓名 绰号 婚姻状况 最大的梦想 最敬重的人 主要经历 (三起三落) 性格特点 妻子 心仪的对象 最后的结局
五、一群人
小组合作交流,按要求完成表格。找祥子、老马和小马儿、二强子相关的故事情节并分别说他们的性格特点。
【教师结语】此刻,一群老北京人力车夫们立刻表现在了我们面前。他们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们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间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击打。这就是劳苦大众的生活,这就是被剥削者的生活。 六、一个时代
1、说一说作品中大杂院里的人的生活境况?
【讨论交流】大杂院里的人有的拉车,有的做小买卖,有的当巡警,有的当仆人,穷苦人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辛苦。老人们空着肚子得拿眼泪当水,咽到肚中去。那些妇人们,既得顾着老的,又得顾着小的,还得敷衍年轻挣钱的男人。孩子们还要想办法填饱肚子。无论是酷热、狂风、暴雨、还是疾病,都能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2、导致祥子产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补充背景资料: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的军阀持续地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讨论交流】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枷锁摧残了祥子。大兵抢他、孙侦探讹他、虎妞逼她、刘四爷压榨他、小福子的死……这些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或者阻挡了祥子追逐梦想的脚步。《骆驼祥子》中刻画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对祥子的悲剧命运都产生着影响,他们绝不是个别的存有,而是整个社会芸芸众生的缩影。让他从人变成了兽,走向了他个人的毁灭。 3、作者在书的结尾直接点明了主题?请试着读出来。
【讨论交流】全班齐读主旨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七、延伸思考:假设祥子生活在我们当今社会,从农村来到城市,梦想着靠个人的努力寻求安
稳的生活,你认为他会成功吗? 八、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用短短的45分钟匆匆地读完了祥子悲惨的一生。一个祥子,一群城市贫民,一个黑暗的时代,一本悲剧,一幅老北京的风俗画、世态图,沉甸甸的文字背后却有一颗体察人情冷暖的心。读名著,初读时,越读越薄;赏读时,越读越厚。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尝试不同的读书方法在书的海洋领略别样风情,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九、板书设计
祥
批判 子
同情
人兽
社会 个人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名著导读课,我因祥子的巨变而惋惜,我因“祥子式”的小人物悲惨的命运而叹息,我更惊讶于学生的优异表现。课前常有一种想法萦绕心间:这是一部篇幅长、时代久远的作品。虽然小说的语言幽默且京味十足,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但是主旨意蕴丰富,学生难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成为了我思考的契机点。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养成勤做摘抄的习惯,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为这堂读书交流课蓄势。教学时,以小说的主要人物祥子为抓手。先走近祥子,填写祥子简介的表格;再走进一群人力车夫,看生活在老北京的城市贫民的艰难生活,在合作交流中完成表格;然后深入一个特殊的时代,探究祥子产生巨变的原因,从而理解作品的深刻意蕴;最后延伸思考,学以致用,感受作品的魅力。我觉得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学切入点巧妙,教学设计有创新。强调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学生的课堂交流体验,巧妙使用视频文件,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
悲 剧 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