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龙田世居
来源: 坪山新闻网 发布日期: 2010年 12月 08日 18:43 坪山新闻网
历史沿革
龙田世居是由梅县迁来的黄氏族人所建,黄氏家族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围屋内居住的人口最多时曾超160多人,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搬进楼房,分散在街道各个小区,另有近20户人家、80余人旅居港澳、马来西亚叻思布和厄瓜多尔。黄氏一脉的发展壮大,靠得就是龙田世居这一枝粗壮的根。
自然景观
与别的客家围屋不同,龙田世居三面环水,水面宽约16米,呈半圆形,另一面是高大的围墙,水面上一座小桥,通往对岸的一个亭子。想来那是当年迎客的接风亭,或者是警惕外敌的了望哨所。可见当年的守卫十分森严。据介绍,这个半圆形的河岸与外墙成“龟背”状图案,为各地围屋所少见。围屋四周的花园曲径通幽,走进花园犹如走进欧洲中世纪的古堡花园,绿树鲜花散发出来的芬芳令人陶醉,这是典型的岭南客家式的地主庄园。
围屋坐北向南位于花园中间,围屋外两侧傍河处各建有一排房子,围屋前有宽敞的晒谷场及与围河相通的池塘。整座围屋四周壁立、高不可攀,大门上有一门额,上刻:“龙田
世居,道光十七年丁酉岁仲夏谷旦隽卿建立。”据介绍,墙上的对联“龙门得意揭春榜,凤诏新颁建立田”,寓意着龙田世居名字的来历。从对联字意来看,当初黄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以及人才的培养。围屋四角及北面正中设有四层楼高的炮楼,炮楼间连以跑马廊,使围屋显得气势恢宏。
建筑风格
踱步而入,迎面是一座精美的牌坊,形制高大,其上雕刻有各种人物故事、亭台楼阁和动植物等,精细异常,务求奢华,可见大户人家的气派。牌坊的正面写着“众山一览”,当是指世居的门前盛景,倚门而立,完全是一览众山的景象。牌坊背面的“履泰晋升”大概是期待出门而去的海内外黄氏子弟,能够吉星高照、一路青云。
高达四层的角楼和龙厅,均在两侧墙上建有镬耳形风火山墙,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高大雄伟,这是客家围屋中比较体现建筑美学的建筑。
走过牌坊,一道天街青石铺地,与左右的跑马廊相连,迎面是世居的祠堂,供奉着黄
氏祖先。祠堂在围屋的中心,祭祀活动也是黄氏家族最神圣的活动之一。直到今天,黄氏后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会回来拜祭祖宗。据介绍,每年都有不少旅居海外的黄氏后人回来寻亲问祖、追随先祖的奋斗足迹,祭祀黄氏先祖。
祠堂内有“玉燕石麟”的匾,字句出自宋代词人吴泳的《摸鱼儿》,应是黄家人祈降祥瑞之意。天井中有两道小游廊,门楣上一刻“留耕”,一刻“树德”,自然是祖先对后辈的训导,德于心以修身,耕于斯以齐家。相邻的私塾为黄氏后人的学习成长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修缮维护
龙田世居虽然是深圳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客家围屋之一,但因年久失修,目前大部分墙面已有脱落、一些甚至倒塌,一些古旧的牌匾和字画浮雕需要维护翻新,一些房屋、牌匾等也需要恢复它的历史原貌,这一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2002年开始,文体服务中心先后争取了市、区、办事处各级政府部门支持400多万元用于龙田世居的整体测绘、维修设计和抢救性维修,并用于消防设施的安装,电线电路的整改,环境卫生整治,
绿化维护,防治白蚁,危房抢修等项目。2006年,坑梓办事处与原居民达成协议,以每年15万元的租金统一租用了龙田世居围墙内全部房屋,迁出所有租住人员,这些措施都使龙田世居在一定程度得到了保护,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