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人之本
二年级组
张畔芳
一个人一座城,曲阜因为孔子而名扬天下。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古老的中华气息。这座东方圣城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全世界的各界人士,来曲阜观光考察、修学旅游;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也纷纷前来寻根参拜,思古幽情。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追随着记忆的车轮,我们走进《论语》这部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感悟其源远流长的孝文化。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孝”就是其中一点浓缩的精华。
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关注父母的感情需求,这就是孝。
我曾经面对这样的问题深有感触:你家孩子多大了?兴趣?喜好?一定会给出一个很精确的答案,但是对于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 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心中的希望吗?曾经也许答不上来?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之年实际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岁月蹉跎,我们来到世上是一种体验和历练,更是一种成长和担当。父母的一生经历沉淀了太多,但有一半的时间都奉献在对儿女的操劳中。我们都曾经历过这些永恒的画面:外出时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担忧时的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牵挂时的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心。归家时的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时光若水,从指缝中渐渐滑落,他们不过是经历了太多后,忘了,淡了,沉淀了。所以,对于我们儿女而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知道了,便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父母还在,我们还有孝敬的机会。(16年的时候我在母亲手术室的门前重新理解了无能为力的等候的含义,母亲康复出院到现在我深刻领悟了时光馈赠的喜悦)“惧”的是,父母又年长了一岁,我们与其相伴的岁月越来越少。一切只要还在,那就刚刚好。我更应该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孝敬父母。
我想,孝,就是顺着父母的心意去做事,不让父母对你过于操劳和担心;
孝,就是认真地揣测父母的用心,不去捅破与父母间的隔膜;孝,就是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把自己想的强加于他们;孝,就是可以知道父母的年龄生辰“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常回家看看,打一个电话,陪着父母话话家常,陪着父母吃一顿饭,给父母发一条爱的信息……这都是孝的特写。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在这一方面我做的远远不够,永远需要努力。
孝人之本, 孔子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一直是我们追寻的梦想,沿着孔子的足迹我们始终走在追梦的路上!
感谢大家的聆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