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河下游灌区的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刍议
徐继红
1
王奕烨
2
(1.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希尼尔水库管理局,新疆库尔勒841000;
2.福建省江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摘
因地制宜要】本文以新疆博尔塔拉河下游灌区为例,分析了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地提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水资源;博尔塔拉河流域;灌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131(2016)03-0035-03
Discussiononwaterresourcessustainableutilizationofdownstream
irrigationareaofXinjiangBortalaRiver
XUJihong1,WANGYiye2
(1.XinjiangTarimRiverBasinXi’ni’erReservoirAdministration,Korla841000,China;2.FujianJianghaiEngineeringManagementCo.,Ltd.,Quanzhou362000,China)
Abstract:Inthepaper,downstreamirrigationareaofXinjiangBortalaRiverisadoptedasanexample.Problemsin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intheresearchzoneareanalyzed.Meanwhile,waterresourcessustainableutilizationcountermeasuresintheirrigationzoneareproposedaccordingtoconcreteconditions.Theresearchresultscanprovidereferenceforwaterresourcessustainableutilizationinsimilarareas.
Keywords:waterresources;BortalaRiverBasin;irrigationarea;sustainabledevelopment
1博河下游灌区概况
博河下游灌区是指新疆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
85、86、89、90团五个团场。五一新疆兵团第五师81、
水库位于博乐市西南3km处,紧临博乐市城区,博乐市是博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博河下游灌区,现有耕
2
是博州重要的农业经济生产区、地6万hm,棉花等经
五一水库以下,该灌区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博河北岸、艾比湖西缘的平原上,地势平
2
占流域总坦,土地肥沃。博河下游流域面积5879km,
济作物区,同时也是博州最为重要的经济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州的35%以上。灌溉水源为博河河水和地下水。由于博河中游地表水、地下水的频繁转换和两岸大量引用,加上水库调蓄能力低,造成该灌区夏季
·35·
面积的47%,河道尾闾为艾比湖。流域行政区划包括博乐市区、达勒特镇、乌图布拉格镇、贝林哈日莫墩乡、
严重缺水。主要水利设施有五一水库、七一水库、八一水库、五一电站、大桥电站、兵团第五师电站等。该灌区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和棉花等粮食、经济作物。
2
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土地大规模开垦,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开发面积不断增大,
以及日益增长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水资源总量供需矛盾已十分突出。博河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博河下游灌区种植面积大,种植作物单一,主要种植棉花,大量用水都集中在6—8月(用水高峰),
季节性缺水严重。此时博河来水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水要求,用水矛盾十分突出。现有灌溉面积6万hm2
,
需灌溉用水4.2亿m3,
而近几年年均实际供水1.4亿m3
,虽有井水补充0.8亿m3
,
仍然缺口很大。2.2生态用水得不到保障,河道下游断流情况严重
由于受气候变化、人口急剧增加及流域内灌溉面
积扩大的影响,博河上游的积雪太薄,沿河上、中游用水量太大,到博河下游五一水库时,河道来水量逐年减少,只有靠人工降水。博河下游的水资源缺乏、河道来水量少,对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定压力,导致灌区内部乱打井,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加大加深,尾闾艾比湖因入湖水量锐减而萎缩,面临干涸的威胁。
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及博河下游灌区泉水型河流特点使丰水期滞后半年,造成夏季缺水,博河下游断流主要集中在6—8月用水高峰期,断流造成部分地区无水可供、河道主河槽淤积加重、洪水威胁和防洪难度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制约了博州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博州是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州,农牧业的发展关系民生。水资源失衡,地下水水位下降,草场沙化、退化,气候干旱现状若长期持续,艾比湖必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36·
2.3灌区工程建设滞后于发展的需要
博河下游灌区扩改工程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
50—70年代。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灌区工程配套不足、老化严重和病险工程多,渠道实际输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致使工程建设标准
低、配套差、加之运行时间较长,自然老化,渠系破损严重。
2.4农业供水价格偏低,导致博河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较多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水价偏低。博州
农业水价长期严重偏离供水成本,只达到1997年供水的成本水价,不利于水资源的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严重制约水管单位的发展,水管部门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状态,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和发展,不能利用经济杠杆来有效地促进水资源的节约。由于缺少资金维修和管理,水利工程老化严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水资源紧缺与低水价并存,导致用水浪费和低效用水。而用水户因为水价低,没有形成节水意识,用水量过大,排污量也大,给水环境和供水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此恶性循环,水资源供需紧张,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3.1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a.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博河下游灌区水资源
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最为现实、最为可行的战略性选择。
b.开展以节水为核心的农业节水,调整用水结构。目前在用水结构上,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5%,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都不高,农业节水是节水建设的关键。
全面推行农业高效节水建设
[1-2]
。没有现代的灌
溉,就没有现代的农业。农业不能再片面走规模土地扩张和低效益的发展道路,而应高产、优质、高效地走
徐继红等/新疆博尔塔拉河下游灌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
集约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
实现用水结构的调整,必须综合运用法规、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
[3]
。要加快推进需水管理,以“总量
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以工程性节水、管理性节水建设为内容,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结构,优化配置灌区流域水资源,调优各业用水比例,改变扩张式、粗放式用水方式,严格控制农业灌溉面积,实现大幅度降低农业用水比例的目标
[4-5]
。
c.进一步加大农业高效节水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介,把农业节水宣传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向广大农牧民广泛宣传农业高效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节水、支持节水的局面。
d.以节水促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和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继续做好博河下游大型灌区及农村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末级渠系配套与量水设施建设,干、支、斗渠防渗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田间高新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要大力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由灌溉土地向作物需水灌溉的转变。大力发展喷灌、微灌和膜下滴灌等较先进的灌溉方式,从而减少灌水定额以节约灌溉水量。继续加大高标准节水灌溉和常规节水灌溉的建设力度。
加大对以农民、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集体等为投资主体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资金支持力度。
3.2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没有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就没有水利的可持续发
展。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
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6]
。
a.要强化水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切实提高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质量,坚持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严禁水土资源无序开发,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益。
b.要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职责,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
[7]
。坚持以水定地、以供定需,
按照水资源利用规划,严格限制地表水、地下水用水总量,严格控制灌溉面积增长。地表水灌区要加强水源调蓄工程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井渠混灌区,要优先使用地表水,将地下水作为抗旱补充灌溉备用水源;纯井灌区要严格按照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开采、高效利用地下水,农用机电井提水量不得超过地下水可开采量,同时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用总量控制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防止地下水超采引发生态与环境灾害。
3.3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管理
服务单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公益性,规范准公益性,理顺经营性,建立科学合理、职能明确、富有活力的水利管理运行机制,将跨县市的流域管理单位定性为公益性水管单位,剥离其经营性项目,核定公益性岗位,确定职能职责及人员编制,逐步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管理,专职履行水资源管理及公益性服务职能。县级以下灌区供水管理单位仍维持准公益性不变,实行管养分离,公益性人员经费及维修养护经费(即两费)由财政给予补贴。
3.4依法治水,
逐步加大灌区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灌区管理水平,运用行政、
法律手段参与灌区建设与管理,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建立良好的用水秩序。这就要求建立与灌区相配套的水法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加大(下转第59页)
·37·
丁虹/巢湖2005—2014年湖体水质状况
2.3巢湖湖体营养状态
2005—2014年巢湖西半湖水富营养化评价表明,
b.2005—2014年巢湖西半湖水体总体变好,由中度富营养逐步好转为轻度富营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水体为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
c.2005—2014年巢湖湖体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2014年总氮达到地表水磷、总氮。年均值除2011年、Ⅲ类标准,其他年均值均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
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测技术规范[
[2]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
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标准[
体总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水体为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状态。
蓝藻滋生表明巢湖呈富营养化状态,根据近年来蓝藻监测结果表明,每年6—10月是巢湖湖体蓝藻滋生的高峰期。
3结论
a.2005—2014年巢湖西半湖水质由Ⅴ类下降为劣Ⅴ类;东半湖水质有所好转,由Ⅴ类好转为Ⅳ类;全湖平均由劣Ⅴ类逐步好转为Ⅴ类。
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檯(上接第37页)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构筑一个高效而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严禁挤占水域和河道,严惩灌区内的违法水事活动。
制度。转变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博河下游灌区“天、地、人、水”和谐永续发展的目的,是维持博河健康生命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强.塔里木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水利建设与
91,100.2007(3):90-管理,
[2]张健,.四叶生进.东风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浅析[J]
43.2014(4):41-川水利,
.水资[3]刘明庆.关于鄄城县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探讨[J]
2015(2):18-20.源开发与管理,
[4]王玉平.塔里木灌区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
J].陕西水利,2013(3):49-50.策略[
[5]秦三群,.地余军.泾惠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议[J]
112.2012(4):111-下水,
[6]王庆印,李群智.彭楼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研究
[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4):79-80,72.
J].水资源开发与管[7]崔兆东.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2015(2):33-34,43.理,
[8]白子韶.菏泽市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探讨[J].水资源开
52,73.2015(2):51-发与管理,
3.5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发挥水价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
[8]
的优化配置和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不同
的用水对象,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发挥水价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可持续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农业灌溉用水要按土地类别性质实行定额供水。在定额内用水的,按基本水价收费,超过定额水量部分,分级实行不同水价收费,超出越多,水价越高。
4结语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以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保障,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等制度建设为平台,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