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王银晖
(河南省安阳工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
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发展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总结了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与内容,为评价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方式方法,以期能为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教育;价值观
我国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展状况、发展方向对于构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回避价值问题,这包括体育教学研究中价值与事实关系联系。今天,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已经受到挑战,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越来越凸现出来,塑造学生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与理论思辨的方法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分析
2.1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回顾 近一百年来,得到认同并在历史上起到主导作用的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
2.1.1 增进学生体质为主
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价值观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贯穿与体育教育活动之中。尤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成为体育教育的主导价值观。
2.1.2 传授运动技能为主
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价值观强调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为人生的体育需要储备多种运动技能。这种价值观曾在一段时期之内成了我国体育教育的主流价值观。
2.1.3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国体育教育界提出了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思想。从此以来,这种价值观被写入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成了我国体育教学主导价值观之一。
2.1.4对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审视
以上三种价值观在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时期均起到了主导地位。但由于对于体育教育价值观研究的不够深入和历史局限性的限制,以往这三种主要价值观或片面强调以生物改造为主要目标;或片面增加体育教材内容,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没有综合系统起来,不能完全体现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客观存在。因此,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的确立应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规律,合乎体育教育发展的自然模式而确立。
2.2 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 2.2.1 核心理念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价值观需要从传递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体质或发展能力,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积极、健康发展的新人类。旧模式下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的体育教育应该转变成为能形成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健康发展各种体育意识与能力的新模式。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体现这一价值。
当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交互促进作用下才能够实现。因此作为获得知识技能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或者他们相互之间,都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衡量、批判,然后主动的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
因此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确立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思想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 2.2.2 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内容 2.2.2.1真正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虽然“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早已提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实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肆各个校园的时候,学校体育教育仅仅是应试教育外围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学科。在乡镇一级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作用更加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课程,但开展形式却和取消体育课无异。这与新型教育价值观甚至体育精神都是相悖的。体育的第一价值便是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一定要确保真正实施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从小在学生心中确立终生体育教育,培养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们不但在学校期间运用体育这个有力的工具增进自己身心健康,在学校外面仍然要继续运用体育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让教育的延续性和创造性价值在学生一生的运动生涯中不断发挥能量。这才是新型体育价值观的最终体现。
2.2.2.2拓展体育学科,丰富育人价值 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体育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疑惑、好奇、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不能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得到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常常被局限在增强体质、掌握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为教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存在。但是这只是体育教育任务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体育教学应该全面开花,拓展本学科内容,丰富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多方面积极主动的发展服务。这是新型体育价值观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2.2.2.3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价值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将每章节课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动态性,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合理结合起来,但不主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开展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教学方案中应涉及到学生可能达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区间,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三 结论
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建立在对健康体育思想的合理把握,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健康意识基础之上。并通过拓展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照育人价值的实现合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等途径,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在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体育这一有力工具促进身心健康。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是在对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扬弃之后。适应当代教育改革进程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