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王单用药2010年6月第3卷第1l期Chin J of Clinleal Rational Drug Use,June 2010,Vo1.3 No.11 ・21・ 表2 2组生存率比较 %) 气血俱虚,免疫功能低下 。化疗作为中晚期胃癌辅助治疗 的主要手段,抗癌药物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近期有效率也有所 提高,但对中晚期胃癌疗效并不乐观,中晚期胃癌的完全缓解 率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短、生存期延长不理想_6 。化疗因其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叭 严重的不良反应常常影响化疗足期足量地完成,肿瘤耐药、免 表3 2组生存质量比较[例(%)] 疫抑制等因素也是造成目前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医中 药愈来愈被证明有其独到的作用,笔者化疗期间同时加用中药 健脾益气为主方治疗,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有明显的增效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作用;(2)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2.4症状改善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症状改善明显好转,尤其是中药治疗的优势还表现在缓解疼痛 (P<0.01)。见表4。 方面及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方面。疼痛严重地影响患者休息、睡 表4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眠,给患者精神上和肉体上带来极大痛苦,因此缓解癌痛对改 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而化疗不良反应会影响化疗完成疗程,中医药可减轻 化疗所致的炎性损伤、骨髓抑制、免疫低下、胃肠道症状等,对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O1 患者机体器官组织功能起调理作用,使综合疗效得以提高,存 2.5辅助检查2组辅助检查中自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转 活时间明显延长,还能明显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 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损害,肾功 存质量 。总之,中药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有显著增加疗 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效、延长生存期、增强体质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5 2组辅助检查改变比较[例(%)] 参考文献 1 成涛,邱根全,孙喜才.中西药联用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及实验研究 [J].陕西中医,2001,22(1):58. 2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46. 3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7.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4杨金坤.现代中医肿瘤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 3讨论 294—298. 胃癌属祖国医学“噎膈”、“反胃”、“伏梁”、“积聚”等范 5王冠庭.晚期胃癌中西药联用治疗的思想与体会[J].中医杂志, 畴,正虚与邪实是其发病的两个重大因素。“脾为后天之本, 2001,9(42):560—562. 气血生化之源,”故人之脾胃功能强健则百病不生,反之则诸 6金懋林.进展期胃癌全身化疗新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 病由生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津液输布失常,停滞于内为 (1):18. 湿邪,聚而成痰,痰阻气机,阻与经络,血滞成瘀,日渐成积,日 7成涛,邱根全,孙喜才.中西药联用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及实验研究 久成瘕块。 [J].陕西中医,2001,22(1):58. 胃癌的发生除外在环境诸多致癌因素作用外,与患者机体 8邱佳信,贾筠生,杨金坤,等.健脾法为主治疗晚期胃癌的探讨[J]. 内在免疫力低下,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中晚期 中医杂志,1992,33(8):23—25. 胃癌患者大多体质虚弱,按中医辨证,大多表现为脾胃气虚或 (收稿13期:2010—03—04) 星形胶质细胞可转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 ・药讯快递・ 德国慕尼黑大学、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18日宣布在脑细胞再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使用特殊的转录 因子可使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或中风等疾病的新疗法研究。 由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干细胞研究所所长玛格达莱娜・格茨领导的这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 学》杂志上报告说,通过研究证实,在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中植入Neurogenit ̄2转录因子可使星形胶质细胞转变为兴奋性神经 元,在同样的星形胶质细胞中植入“Dlx2”转录因子则可使其转变为抑制性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是哺乳动物脑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细胞,其胞体发出的许多长而分支的突起伸展充填在神经细胞的胞体及其 突起之间,起支持和分隔神经细胞的作用。德国研究人员指出,星形胶质细胞与放射状胶质细胞密切相关,而后者则是胎胚发育 过程中大多数神经元的前驱细胞。 德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说,格茨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几年前的研究中已发现,在幼鼠大脑皮层本来不具有形成神经元能力的星 形胶质细胞中植入特殊的调节蛋白,可促使其转变为神经元。而他们的最新研究则显示,新形成的神经元在特殊转录因子的影响 下可进一步形成功能性突触,释放出兴奋性或抑制性的递质。不仅还在发育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转变,而且因受损而被激活的成 熟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也能发生这种转变。这一发现使研究人员相信有望找到用脑中现有的星形胶质细胞“更新”因伤或疾 病而受损的脑细胞的方法。(源自:药品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