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内容摘要】: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关键词】:流行文化 山寨文化 洋节 价值观 影响
大学生眼中流行文化
引言
流行文化是恒变的,并且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一些被主流社会忽略的事物,当受到小部分人的强烈关注后,有可能渐渐形成流行文化。但是从少数人迈向多数人的过程,在社会学界就被视为是研究的奥秘所在。尤其,为何大多数事物都无法流行,仅有少数事物,甚至十分怪异的?
流行文化的商品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吸引力,原因有二。其一是商品宣传。制造和发售这些商品的商业机构会强调商品在社会上的认受性,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二是“文化基因”(meme)的效应。牛津大学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采用延伸进化论的理论,提出流行文化也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上散布:在社会上最受欢迎的文化产物才能生存下来,继续繁衍。 不过从社会学的观点去看,流行严格说与商业运作无直接关联,比方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他论流行时尚的论文中就倾向此观点;只能说在资本主义里面,商业运作更加速与加深了流行。事实上在古代,诸如词汇、穿着方式、生活型态、发型与胡子(可见诸于布劳岱《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里面也提过法国与意大利)都有流行,还流行了数十年到百年之久。 流行文化被普遍认为是较为肤浅的。需要长时间浸淫、练习和反思的文化项目较少能成为流行文化的产物。在部分学人的认知上,认为流行肤浅而大众,跟经典
1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刚好属于两端。但事实上流行很多时候透过认证与操作,仍然可以变为经典。流行与经典若真要判断,应该可以从消退时期去观察:流行必定有衰退期,但是经典由于受到认可,可以维系很长时间。也就是端看社会对其的评价而定。
大学生是社会中反应敏捷、情绪波动和行为多变的群体。作为社会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青年一族,其传统的文化承袭较为薄弱,更少文化惰性,因此更具有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最易接纳流行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总是最先敏捷地作出反应,并产生种种行为后果。流行文化意味着时尚,而追逐时尚最有力的就是大学生,大学生常常不惜花费巨额代价来追赶时尚、时髦。这样就在大学生与流行文化时尚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性、互动性关系。然而,流行文化时尚是一种偶尔发生的、近乎崇拜的短期流行方式,有着明显的短暂性、情绪性和多变性。它由一小部分的前卫行为、先锋姿态,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扩展开来,变成为公众注意的并在社会中广泛流行的文化现象。流行文化时尚的涌现,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这种影响有的反映了社会向前发展的要求,使大学生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并从中吸取养分和精髓,拓展了他们的心灵空间和精神空间,出现了不少令人欣慰的变化。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弱,流行文化时尚又较多的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因此,当大学生处于多种流行文化时尚的包围之中时,流行文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本来就较低,流行文化往往会使他们在社会现实面前变得无所适从,进而影响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流行文化分析——
一、山寨文化:山寨在校园的未来:“前程远大”还是“昙花一现”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认为 “山寨现象”大多都来自网络,对网络的新鲜事到底能够持续多久,他们都不报什么希望。以去年年底吵得沸沸扬扬的“山寨春晚”为例,虽然90%的同学都知道这事,但真正看过的却不到一半。当然,没“山寨春晚”并不影响对“山寨文化”的了解。调查中,认为山寨文化在大学生中间,在未来会产生良好结果的同学还是占了大多数。他们普遍认为,毕竟文化需要创新和多元发展。山寨文化可以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消费和文化需要。
2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都对山寨文化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山寨文化这一新生现象,值得支持。“山寨文化有一部分是社会创造好了给予我们的,我们觉得喜欢,所以欣然接受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我们大学生自己去参与创造的,对于喜欢创新、创造的我们来说,参与山寨创新,也是理所当然”。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喜欢新奇事物、喜欢挑战、喜欢创新,各种各样DIY的作品,不管山寨与否,都是是他们最好、最喜欢的展现方式。
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山寨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流行持不同意见,并且为这种文化的未来担忧。“既然‘山寨文化’已被搬到了两会,网上还有学者在作恶评。主流文化干预是迟早的事情,山寨文化会不会昙花一现谁都难说”。
山寨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盛行,学生在生活需要中接触他们,喜欢他们,并且通过模仿和创新,在参与中得到了满足。大学生乐于成为“山寨”里的明星,因为在这里“我有我可以”。
先不说它之存在是否合理,“山寨文化”之风靡盛行早已势不可挡。受快节奏、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刺激,受网络化、虚拟化数字世界的吸引,大学生需要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正如侯新兵老师分析的“山寨文化在大学生中流行是有其特殊的环境及心理基础的”。当然,“山寨文化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面对良莠不齐、错综复杂的正在进行着的一种新兴文化,大学生最需要的还是自觉和理性”。
二 、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一.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3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4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随着“情人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不断引进,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过洋节的人渐渐多了,然而他们觉得在中国人心目中,西方节日永远代替不了自己的春节。那一份团团圆圆,那一份亲情、挚爱、温馨的味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可以看出,在当前大众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大学生娱乐方式的选择是多元的,并且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快餐性、时尚性和猎奇性。
5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三、理论探讨:高校流行文化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双刃剑” 1.积极影响
(1)流行文化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传统上未进入价值观话题的动漫、网络、娱乐等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流行文化的存在使他们比前辈们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 (2)流行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价值主体意识。流行文化崇尚弘扬个性、表现自我,这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自主、自立、自信、自强”,而这种理性精神正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
(3)流行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广泛的交往,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由于流行文化的自发性和非正式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真实情感和个性自我,自由地进行娱乐和交往活动,感悟不同价值理念的交锋、碰撞。这在客观上锻炼了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并使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的社会化。 2.消极影响
(1)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突出表现在个性自由与传统约束的矛盾、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矛盾、强调个人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矛盾、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的矛盾等方面。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使大学生思想易产生焦虑和迷茫,而焦虑与迷茫程度越深,他们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这就容易导致对主流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的怀疑和反对。 (2)流行文化的消极面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差。其主要表现是:流行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会使有些大学生陷入自我中心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误区;流行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同时,其消极面也会使有些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陷入庸俗化、功利化的泥潭。
(3)易造成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以集体主义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却采取利己主义的价值标准;对支援西部、见义勇为等
6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行为观念上认同,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认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抄袭作业的现象却层出不穷。
四、思考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大学校园里,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才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动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对待流行文化,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和承认流行文化的存在,努力为学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文化选择,要加强沟通和引导,提高学生文化鉴别力,从而自觉地选择和接受优秀文化。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 面对多元文化生态和多元价值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决抵制反主流文化和种种错误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文化选择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采用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他们更易于接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念。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流行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要正确把握社会期待与大学生主观需求之间的差异,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在这个切入点上做文章,做到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其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规律,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注重交流和沟通,避免强制性的说教;最后要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和鉴赏力,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四)挖掘流行文化中的育人因素,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所用
7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有的流行文化本身就具有很明显的积极教育意义。比如很多学校通过评比文明宿舍、优秀宿舍来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建设健康的宿舍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利用了宿舍文化中的育人因素。
借用流行文化的一些形式,注入主流价值观教育内容,有利于增强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流行文化之所以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肯定有其可取之处。比如说有些流行文化内容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它的形式很新颖,很吸引人。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形式来包装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教育,使得高校价值观教育更能为大学生所接受。很多学校成立了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各种学术性学生社团,就是一种把主流价值观教育与社团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丁钢.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魏小琳.论亚文化及其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3(11).
〔3〕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4〕韦春北.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的现象、影响以及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2).
〔5〕刘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新变化的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4(3). 〔6〕邓彦,王萍涛,钟添生.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度研究〔J〕
8
广西师范大学 创新杯论文 大学生眼中的流行文化
问题7:您对“山寨”的理解是:(单选题) 指有嫌疑仿冒或伪造第三方商品的生产厂家 通俗地说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一种由民间工厂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一个新兴的网络词汇 其他 36.4% 33.4% 16.4% 13.5% 220票 202票 99票 82票 问题8:您觉得“山寨产品”对社会有何影响?(多选题) 因为价格低廉,有助于提高中下层的生活水平 满足个别人人群的虚弱的心理 拉动内需 打击品牌市场,影响各大企业的创业热情 影响到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声誉 对消费者权益的忽视和侵犯 其他 35.4% 19.1% 12.0% 11.0% 9.2% 323票 175票 110票 101票 84票 7.1% 65票 5.9% 54票 问题9:如果把“山寨”看作是一种文化,您会接受吗?(单选题) 会,是一种创新 不会,是一种恶搞 看情况,不一定 45.7% 25.7% 28.5% 276票 155票 172票 问题10:您预计“山寨文化”的发展前景是:(单选题) 必将改变整个社会,人们会因为它的出现而生活得更加美好 会让生活变得虚假没趣,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是一个文化现象而已,不会有什么好或者坏的影响
43.6% 29.0% 27.3% 263票 175票 165票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