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密度、压强、浮力》综合复习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二轮复习专题《密度、压强、浮力》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

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物体甲放入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B、将物体乙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将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

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D、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捆在一起放入

水中,一定漂浮在水面

2、三鹿奶粉事件后,某科技活动小组想用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抽查液体牛奶是否适合饮用。

(1)甲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的错误是

① ;② 。

(2)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20g后,把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

乙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是 mL;测量烧杯和杯中剩余牛奶的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其总质量是 g,由此可算出该牛奶的密度为 kg/m3。

(3)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

再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牛奶倒入烧杯, 再测量烧杯和杯中牛奶的总质量m,由此 求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

(4)你对三个同学的实验有何评价: 。 3、(不定项)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A、B,已知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

面的接触面积SA>SB,对地面的压强PA=P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的密度一定大于B的密度 B、A的密度可能小于B的密度 C、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D、A的质量可能等于B的质量

4、如图所示平底烧瓶的质量、底面积等各项参数如下表所示。若在烧瓶中装满水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

上,求:

(1)水对烧瓶底的压强p水; 质量m(千克) 0. 10 (2)烧瓶中水的质量m水;

底面积S(米2) 2. 0×10-3 (3)烧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瓶。

高h(米) 0. 20

容积V(米3) 5. 0×10-4 5、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

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p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p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p1=p2,F1>F2 B、p1<p2,12F1=F2 C、3p1=p2,6F1=F2 D、p1>p2,F1=4F2

6、水上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水面上起飞、降停的飞机,在许多情况下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所示,一静

止在湖面上的水上飞机起落架下有两个浮筒,每个浮筒可看做一个3m×2m×2m的长方体,飞机不载货物时浮筒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满载货物时要求浮筒至少要有1/4体积露出水面。

(1)飞机的升力主要来自空气对机翼的作用,你知道机翼的横截面图可能是图乙中的哪一个吗? (2)当飞机满载静止在湖面上时,浮筒底部受到水

的压强和所载货物重各为多少?

1

【精选习题】

1、4. 6×10毫克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 ) A、一名中学生 B、一头大象 C、一个鸡蛋 D、一枚5分硬币

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p铜>p铁>p铝) 依次放在甲、乙、丙在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好的杯子是 (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原来装水一样多

33

3、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容积是10dm,装有密度为2. 5kg/m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

3333

A、1kg/m B、2 kg/m C、2. 2kg/m D、2. 5kg/m4、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5、如图所示,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将木块A、金属块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静止时,三个容器中木块下表面所受的压强相比较,正确的是 ( )

A、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C、p甲<p乙=p丙 D、p甲=p乙=p丙 6、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

的是 ( ) 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使玻璃管稍倾斜一点 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7、如图所示为家庭常用的高压锅,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根据锅的大小规格不同,出厂

时所配安全阀的质量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放气孔大小是一样的,使用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不同质量的安全阀不可以互换使用,因为使锅内产生的压强不同 B、不同质量的安全阀可以互换使用,都能使压强增大,

增大沸点,效果一样

C、不同质量的安全阀可以互换使用,并且使用质量较大

的安全阀能更好、更快地加热食物

D、不同质量的安全阀可以互换使用,否则使锅内无法达到沸点 8、鱼在水中是靠改变自身体积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鱼在上浮过程中,水对它的压强逐渐增大 B、鱼在下潜过程中,体积减少浮力不变 C、鱼在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不相等 D、水面下游动的鱼体积变大时,它受到的浮力也会变大

9、如图,轻质杠杆两端悬挂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同的金属球时,杠杆平衡。把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

杠杆仍然平衡,则 ( ) A、两球都是实心的 B、大球实心,小球空心 C、大球空心,小球实心 D、两球都空心,且空心部分体积相同

10、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浸没于水中放手后,木球上浮而铁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

大小关系是 ( ) A、F水浮>F铁浮 B、F木浮<F铁浮 C、F水浮=F铁浮 D、无法判断 11、(多选)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个实心小物体的密度时,采用了如下实验操作:首先用天平测出

物体的质量m0;然后在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再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此烧杯的水中(水无溢出且物体不接触烧杯),此时天平平衡时测量值为m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7

A、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0g 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2-m1)g

m0水 C、物体的密度是

m2m0m1水) D、物体的密度是

m2m012、利用图所示的器材,不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 ) A、测石块的密度 B、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C、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D、证明浮力与石块全部浸入液体后的深度无关

13、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

3

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容器的质量是 g。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V/cm3 15 22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67 72. 6 95 119 14、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 5kg的水,它最多能装 kg的水银;最多能装 m3的酒精。

333333

(p水银=13. 6×10kg/m,p水=1. 0×10kg/m,p酒精=0. 8×10kg/m)

15、晓松在参观一个容器为5×103m3粮仓时,想知道这粮仓能装多少质量的稻谷。于是他取一小包稻谷作样

品,进行了以下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

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直至天平平衡。

(2)取适量稻谷倒入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称量标尺上的

,使天平重新平衡。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稻谷质量为 g。将这些稻谷倒入量筒中压实,测出它的体积为40 cm3。

3

(3)稻谷的密度为 g/cm,这个粮仓大约能装 kg的稻谷。 16、小刚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 (1)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整到零刻线处; ②在塑料杯中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后,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向塑料杯中注入体积相等的待测液体,

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2)由此可知,塑料杯中待测液体重 N;密度为 kg/m3。 (3)如果小刚同学把这个弹簧测力计面板上的物理量的单位改为

“kg/m3”,他改造的这个“液体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是 kg/m3。 (4)他计算待测液体密度所依据的原理是 。 17、(1)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1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2)某地大气压强为1×105Pa,作用在0. 02m2面积的大气压力为 N。 (3)如图2,将薄纸片置于下唇底部,沿着纸片的上表面吹气,纸片升起,

可知吹气过程空气对纸片上表面的压力 下表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证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 关系是 。

18、小明同学做“探究实心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他把由A、B、C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若干个均匀实心圆柱体分别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多 次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通过比较,发现沙面 的凹陷程度有相同也有不同,实验序号1、2与3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大,4、5与6凹陷程度相同且其次, 7、8与9凹陷程度相同且最小。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材料 A A A A B C A B C 材料的密度(×103千克/米3) 6 6 6 6 4 3 6 4 3 -2高度(×10米) 8 8 8 6 9 12 4 6 8 -42底面积(×10米) 3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实

心圆柱体,高度相同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与底面积的大小 (选

3

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或6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样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高度越高,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 。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实心圆柱体的高度相同

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并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 19、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的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 。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水=1.0g/cm,F浮=ρ液gV排)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

(4)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cm3,盐的密度为

2.6g/cm,则盐水中含盐 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20、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

重地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m,水的密度为 1. 0×103kg/m3,g取10N/kg。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

的最大压强都是6×105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21、滑块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一块滑块是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桥)和四

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总质量约为5kg,其中板面是由一块质量约为4kg, 体积约为5×10-3m3的复合材料组成。求:

(1)组成板面的复合材料的密度。

(2)若每个滑板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4m2,当一个质量为45kg的学生站在滑块上时,求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2、2010年4月以来,广西部分地区普降暴雨,引发洪水灾害,武警部队出动冲锋舟抢险救灾,已知冲

锋舟自身重为2500N,最大排水体积为0.8m3,如图所示,执行任务的武警战士平均重为600N,体积为0.06m,所穿救生衣重为10N。

(1)冲锋舟在排水体积达到最大时受到的浮力多大? (2)冲锋舟最多能够承载身穿救生衣的战士多少个? (3)假设武警战士头部体积为4dm3,为保证水中战士安全,

救生衣材料的密度不得超过多大?(ρ水=1.0×103kg/m3)

3

3

3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