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0人,男女生各十名。本次全员参加考试。总分1861分,平均分为93.05,最高分100分,最底分为70分,优秀率95%,及格率100%。优秀学生所占比率教大,考试成绩优秀,发挥出了其自身的水平,后进生得到了提高。本次测试与学校平时测试比较而言,学生整体有大幅提高,期中测试,本班居中心校第二名,但平均分低只有88.5分,最高成绩只有96分,最低分只有57分。成绩的进步,学生的提高,与师生不懈努力分不开,与教师课堂的实效性,复习设计的科学性,学生课堂训练的及时性,针对性、多样性分不开。
二、 试卷综述
每次测试卷质量的高低,测试题设计是否科学,是否体现新课改,是否体现人文关怀,都是一线老师最关心的。我也是教高年级多年的老教师了,但让我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还真不容易,试题不一定科学,难度大,易超纲。我很佩服教研室的赵杰老师,他出的试卷很科学,就拿本次测试卷来讲,难易适中,灵活但不超纲,考察知识点全面,可操作性强。排版时需注意时进行加黑处理来提醒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应用题第四题,要求:测量时取最接近的整厘米数,如果没有这句话,学生照样能做,但是,学生往往拿不定主意,究竟该是多少厘米。从而造成会的学生做错。
三、 期中、期末整体成绩对比统计图表
1、整体分段统计图表 期 中 期 末
期中测试成绩分段统计图100 0 3 90-99.5 8 12 80-89.5 5 4
70-79.5 4 1 60-69.5 2 0 60分以下 1 0 优秀率 65% 95% 及格率 95% 100% 期末测试成绩分段统计图10%20%5%40%25%90-99.580-89.570-79.560-69.560分以下20%5%15%10090-99.580-89.570-79.560%
从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分段图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整体水平。90分以上原来占40%,期末占75%,优秀率达到了95%。
2、期中、期末测试,优秀学生成绩分析图表。 姓 名 王 敏 王 青 孙 哲 孙 帆
期中成绩 96 94 92 95 期末成绩 100 100 96 100 提高(退步)的百分数 4.2% 6.4% 4.3% 5.3%
优秀学生成绩对比统计图期中成绩期末成绩1021009896949290881009694921009695100王 敏王 青孙 哲孙 帆
优秀学生是班级的旗帜,他们考试的好坏,最能显示出教师对知识传授的全面和知识理解把握的水平。虽然只有几分的差别,但可以显示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做题态度。满分最能考验一个人。 3、期中、期末测试,后进学生成绩分析图表。 姓 名 罗志鹏 刘怀奇 孟富豪 孙 浩
期中成绩 79 81 72 77 期末成绩 70 88 81 89 提高(退步)的百分数 11.4% 8.6% 12.5% 15.6% 后进学生成绩对比统计图期中成绩期末成绩100806040200罗志鹏刘怀奇孟富豪孙 浩
7981708872818977最头疼是班里学习不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厌学,懒惰、家庭等因素造成成绩低下。本学期由于学校一再强调后进生的培养和转化。加大了家访、转差实施力度,后进学生有了大幅提高。当然这些也与,本期本人和家长的合作,学生的努力分不开。
四、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统计表
分题号 值 一1 2 3 4 5 2 2 2 2 2 绝对得分率 95% 60% 95% 85% 95% 考察知识点 多位数的读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写法与长度单位的区别 百分数、分数、比、除法等的转化以及他们的性质应用 测试倒数的应用,分数大小比较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反应用 出错原因 没有掌握多位数读法规则 表面积算成了面积。单位写错了。 计算性错误 补救措施 讲解读法规则,强化训练 面积公式的训练,强调面积单位。 计算训练,口算训练 没有发现这道题作题方法。 方法讲解 没有掌握方法 讲解方法,针对性训练 6 7 8 9 10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5 四 五 六 七 八1 2 3 4 九1 2 3 4 5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5 12 6 6 3 3 3 3 7 5 5 7 5 100% 100% 95% 100% 95% 100% 90% 85% 100% 100% 100% 80% 100% 90% 90% 85% 90% 100% 100% 100% 90% 90% 90% 100% 90% 95% 75% 90% 反比例的意义,代数初步知识 求百分率应用题 数的整除,约数,倍数,求最大公约数 分数基本性质应用 圆柱、圆锥体积关系 辨析小数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判断 常用公式中是否成比例判断 比的性质 数的分类 常见图形对称轴条数选择 灵活理解百分数 单位的换算 统计图的实际应用选择 单位一的理解程度 口算训练 计算、简便运算 解方程,解比例 文字题 比例的应用 分数应用题 工程应用题 归一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十一册三单元例三 单位一的转化分数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 比例尺应用和测量 圆柱体容积的计算 --------------- -------------- 约数,倍数搞反了, ------------ 答案不一定 -------------- 不细心 不能灵活应用 ---------------- ---------------- ---------------- 不灵活 --------------- 不能灵活运用 不能理解单位一 不认真 不认真 ------------- -------------- -------------- 单位一找错 工作效率错 错在“多用” ------------ 题超纲 分率和数量不对应 测量没写计算性错误等 步骤多 ------------- -------------- 讲解意义和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 灵活运用 -------------- 直观判断 意义理解训练,公式判断 ------------ ------------- -------------- 针对性训练 -------------- 讲解各自特点 强调单位一的理解 加强口算训练 强化训练 -------------- --------------- --------------- 讲解方法 讲思路 讲关键词 ------------- 综合应用训练 线段图的训练 注意细节的强调 细心培养 五、 典型错例分析 典型错例 填空题二,在括号里直接填出右面各图的面积或表面积。(单位:米) 出错原因分析 单位写错,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混淆,对长度和面积意义不理解。计算性错误,计算的正确率低。不知道该题让算哪的面积。不理解题意。 相应教学分析 由于这道题属于面积的计算,在复习时,对计量单位和公式的强调不够。教师对单位进行对比性练习和图形公式的计算较少。 今后具体措施 再进行教学时,对单位比较以及图形公式练习要多强化。 填空题四,已知a×6|7=b×6|5=c×5|5,其中a,b,c都不是0,把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学生把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误教学时这种题练习过少,没有认为从小到大,计算方法错误,明确告诉学生具体的做题方用比例或其他方法。 法,学生到时想不出合适的方法。 把这种题型做专向练习,讲解具体方法,让学生明确做题思路。 选择2:在含盐30%的盐水中,这道题比较灵活,有的学生不再加入4克盐和16克水,混合理解或者用一般方法计算,会后得到的盐水的含盐率( )很麻烦。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应用题二小明收集营地附近的树叶和昆虫标本,开始收集了共56种,其中昆虫标本占了3|7;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昆虫标本,这时昆虫标本占树叶和昆虫标本总数的7|15,补充后树这道题是一道综合应用的试题,共四步,稍超标。由于叙述话语多,学生找不到中心了。这道题的关键点在抓住树叶标本没有变,以树叶标本为线,学生错在抓不住关键点。 学生不灵活是错误的直接原教给学生思路的同时,让学生因,教师教学时不但要教思路能灵活运用更重要。 还要教方法,多渗透数学思维,观察,等方法。 这种题型由于,在平时练习时不多,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不过教学时,我注意强调了抓住不变量解应用题的思路,大多学生能根据思路解答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这种类型同样需要我们关注,分数应用题的综合应用表现在分数乘除混合应用上,单位一的正确判断等。教学时把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进行综合形成。学生进行分析 叶和昆虫标本共多少种? 小明把住宿的营地按1:3000测量后忘记写在卷子上,理解的比例尺画在本子上(如图)。性错误。先计算面积在利用比请测量所需数据标在相应位置例尺算实际面积。 (取最接近的整厘米数),算出这块营地的实际面积。 教学时虽然强调了测量格式,部分学生忘记了。复习时这种题已经练习过。 的练习,来进行强化。 今后教学时可以进行比较教学,学生进行先计算面积再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面积和先测量后就利用比例尺算底和高,然后求面积的方法比较。 六、 反思和启示
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每次单元考试后,各个单元都暴露出一些问题。计算不过关、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空间观念不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所存在的问题。从期末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中。
应用题教学是否要抓关键字?这3道应用题,审题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在这3道题中,都是如果关键字理解不清楚,就容易出错,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抓关键字,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加强两种类型题目的对比。
题海训练的效果。在考前一个星期,进行的一个多星期的复习,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所以在考试时除了上面的题目,我都不担心,可见还是有效的。但学生的灵活性不够.精讲精练虽然我向往,但学生失误较多,不敢尝试。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逼”他们学转化成我“要”学,必须让学生能静下心去学,以“学习”为乐,以“学习习惯好”为荣,形成良好的学风。
最后还是要从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去分析,加强业务学习,注重课堂教学,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教学,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七、 今后措施
1、在教学中首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对基本概念的教学,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教学必学内容。重视这方面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正确地分析,这是学习数学必备的能力。
2、重视对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练习中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的前提下,能简便的要用简便方法做,小数加减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联系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斩前提下,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切实地解决实际问题。 4、整体的数学教学还是要从最基础的抓起。
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从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本班学生在最基本的计算上还有待于加强。其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健是会分析,分析能力的提高,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再次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对于图形题、作图题这类比较抽象的空间思维能力的题,学生的解决能力还存在欠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多重视学生的反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尽最大努力培优补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这个班,为这批孩子们,我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为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