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的“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我们祖先
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开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凡1300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而“黑”为玄道之象征,“白”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是“无”,是“寂”。空白展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23日) 1、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黑”的涯限。 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
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
1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B.“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黑”“白”是相通的。
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精神的、理性的、“玄”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
3、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主要是因为在诸色中,处于两极的黑白最具玄理,最通玄学之门,为阴阳之色征。
B.关于书画的空白,不能只从西方美学来分析,还需要个哲理角度去分析,否则就不能解释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
C.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是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致的。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的怪事。
D.对中国画的“黑白”问题,不仅要研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更要探究其思想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②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议论 .B、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 .C、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逮捕 .D、叩以疑义 ,一清皆成诵 叩:询问 .
2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B、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
D、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8、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5分)
9、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至乐曲的尾声:“ , 。”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⑵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中用“ , 。”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⑶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⑷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的“ , 。”两句,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
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
4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和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⑵、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⑶、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当代大禹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⑷、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国和北约其它成员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般的关系”。
B、最近,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我国南海频频制造事端,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如果对于中国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日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因“宴会门”而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可也有人认为,毕福剑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是在非正式场合,所以罪不容诛。 ....D、朱自清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描写生动,感情细腻,思想性很强,而且他的作品大都平易近人,很受广大读者喜欢。 ....
5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啰嗦、累赘、不和常规的病态表达,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不断增大,已经扩散到大众口中及各种媒体上,这种现象应该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语言学界的关注。 B、据统计,今年春晚的收视率已经跌破30﹪,平均收视率为28·37﹪,创下2008年以来最低记录,尽管如此,由于基数过大等原因,收视率虽然在下降,但春晚仍然是最受中国人关注的电视节目。 C、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自从在网络上曝光之后,雾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就连柴静本人也因此一度在网络上走红。
D、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能否和热爱和平的国家一道,阻止美军攻打伊拉克的悲剧重演,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利益,也关系到世界和谐发展的趋势。
1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 , , , 。
①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
②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③国家馆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居中升起,层叠出挑 ④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⑤地区馆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 A.⑤④③①② B.③④⑤①② C.③①⑤④② D.②⑤④③① 15、下面这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其中三处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6分)
①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②不大的一家商店,挤满了避难的过路人,
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③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④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⑤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只填序号) 改为 (只填序号) 改为 (只填序号) 改为 16、请解释下列各语段中的“发声”一次的含义。(3分)
①云南妇女维权投诉,家暴案例占1/4,反家暴立法等你来发声。 .. ——《春城晚报》2014年12月7日
②对于“伊斯兰国”再次杀害人质,英国和美国领导人3日都发声谴责。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也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斯兰国”残忍杀害亨宁。
——《新闻晨报》2014年10月5日
③朝阳区“家门口工程”,既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又让居民发声,自治发力,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定了办”,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商量办”。
——《文汇报》2015年10月21日 ① ; ② ; ③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速度与激情7》刚一上映,在24小时之内就创下3.91亿元票房,打破7项影史记录,被网友称为“素鸡”。 “素鸡”凭啥这么火?有媒体分析原因之一在于补偿心理驱动。
电影上映当日,一条搞笑微信在佛山的朋友圈里转发:假如多米尼克在佛山开车会吐血身亡,因为处处限速指令、每200米一个红绿灯……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观众在“素鸡”中获得了补偿:现实生活多么糟糕,既无速度也无激情,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处处塞车、电子眼无处不在、停车稍不注意就招来“牛肉干”,上了高速好不容易能加油门了但收费站无处不在……正因为如此,观众能在“素
6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鸡”中获得安全的快感:飞驰万里没有罚单、毁坏豪车与奢侈品没有肉痛,泄愤与破坏不需要承担后果。
人们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难以满足的欲望,似乎都可以通过电影得到心理补偿。当人们用电影来补偿生活,是人之幸邪,是人之悲邪?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7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参考答案
1.C(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实用在远古”,不能证明“理论却构建在汉”)
2.B(由第2自然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原文中是说“长篇专著却付阙如”,而非“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C.原文是说“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选项所丢掉的“今之”两字,扩大了概念范围。D.原文中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而不是“不只是……而且是……”的递进关系)
3.C(“如果中国人有西方人那种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就不会出现千年一色的怪事”于文无据) 4、A(论,判罪)
5、A(②是其父杨廷和所为;④为世宗之事;⑥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 6、D(“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7、(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下旨罢免了我们吧。(大意1分,关键词:“擢”:提拔。“是”:正确。“愿”:希望。“罢斥”:罢免。 各1分)
(2)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大意1分,关键词:“语”:告诉。“恃”:依靠。“日”:每天。“新”使……更新。各1分)
8、上片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虚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2分)两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3分)
9、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这两句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3分)烘托(衬托)(1分)出了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寞。(2分) 10、⑴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⑶舳舻千里,旌旗避空。 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⑴、C E (C.“为解决西北地区……提出了明确的对策”不恰当,原文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科技攻关重点项目”。E.“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不妥,本文语言平实,以叙述为主。)
⑵、①领导方面:担任过多项职务,为许多重大水利项目的实施指明方向并提供指导。②实践方面:他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参与过多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等。
③建言献策方面:多次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提出了明确的对策,还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
④技术方面:“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⑶、①爱国、责任感强。一生献身祖国水利事业,为祖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大量心血。②科学作风严谨。说话数据从不含糊,遇事及下结论都要事先充分论证。
③求真务实勤奋。治水遵循规律,说话从不浮夸。一直奋战在水利一线,考查、实践、记录,为国家水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④讲原则。对年轻学者的请教不吝啬,有原则性,立下三个“门规”。
⑤淡泊名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⑥平和谦逊。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⑷、这是徐老的谦虚及对自己高标准要求的体现。①我们要像徐老一样一生勤奋,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更多的成绩。②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要不知足。徐老深爱自己的祖国和水利事业,希望能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才会觉得遗憾。③我们要像徐老一样谦逊朴实。徐老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却从不居功自傲,80高龄依然为祖国的水利事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谦虚平和勤奋刻苦永不满足,我们的人生也会精彩。(答案应扣住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12、D
(A首鼠两端,犹豫不决。不表示意见不合。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
8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等放在心上。褒义。换为“置若罔闻”。C“罪不容诛”说的是罪过大,非杀不可,与前文矛盾。D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3、D
14、C 由前文可知,陈述顺序应先国家馆后地区馆,排除A.,由国家馆采用红色斗冠造型判断,应连接华冠高耸。可以排除B.,第二句应为总结句,所以放置到最后,排除D。 15、
② “不大的一家商店”语序不当,改为“一家不大的商店”;
③ “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搭配不当,改为“救出三十多名受伤群众”; ④ “将近十余人”前后矛盾,删去“将近”或“余”。 16、(意思对就可,没有字数限制。) ①发出呼声; ②发表声明; ③发表意见
17、略。 参考译文: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
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
9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www.henanjk.com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