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来源:小奈知识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两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