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子夏曰:“ ,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④潮平两岸阔,。
⑤湖山村绿树环绕,青山横卧于村外,使人不觉想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__________,”。
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既言雨注秋池之象,也现愁思深重之情。 ⑦舒庆春,北京人,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曾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话剧《》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⑧ 《繁星》《春水》作者__________,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的哲学”著称。
2.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3)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6)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强烈而隽永的情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 ”,用落花喻人,来表达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母亲的事与儿子的事 阿青
“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季节,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老家县城一位老朋友邀请我下个双休日带上全家到他那儿去做客。我的小家庭都住在市里,到这位同学家途中要经过我的乡下老家,因为自己有车,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当天晚上,我预先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牵挂我,在电话里问我要不要地菜,我说“有就挖点吧”。她又问要多少,我就随口用家乡话说了一句:“就一半斤吧!”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地菜,是我最爱吃的天然食品之一。可在滴水成冰的季节,就不易采到了。我要求母亲采一半斤,不过是图个新鲜。
又一个周六说到就到。好久没回老家了,总得给老母亲带点好吃的。妻子提醒我说:“女儿前天过生日,朋友们送了很多奶油蛋糕,提上两大盒就是。”
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农村老家,母亲居住的老屋却是锁着的。一位邻居分明是听过母亲的交代,对我们说:“你妈一大早就去后山沟里挖地菜去了,她说今天再挖一点儿,就够十八斤了。”“什么什么,十八斤?可我只说要一半斤呵!”我不由心里暗暗叫苦;母亲近年来的确耳背了,我当时怎么就忘了把挖地菜的事多重复几遍呢?要知道,在这样的时节,那些廖如晨星的地菜,都是从野草避风的根部和长势最好的麦苗的缝隙中一小朵一小朵“剔”出来的。山野里的风是那样的寒冷刺骨,我的母亲居然一朵一朵积累了十八斤──这分明是,
她在接我电话的一星期里,每天都泡在冬野里东挖西采,紧张忙碌„„
大约半小时之后,母亲从野外回来了,头上围着一条旧围巾,不停地咳嗽,满手都是冻裂的口子,浸着鲜血,但见了我和妻子就极开心地笑了起来,掂掂臂弯里的菜篮,说:“总算挖够了„„”
儿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母亲总会十分郑重地挂在心上。我直觉鼻子猛地一阵发酸,好久没有说出话来。
母亲看到我们给她带来的食品,顿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她把邻居招了来,炫耀地说:“你们都看看,明天是我生日,我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提前给我送蛋糕来了。两个蛋糕都这么大,我哪里吃得完,今天就请你们先尝尝。”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
母亲的生日,每年只有一次,于她的儿子而言,应是一件大事啊!可多少年来,我居住在并不遥远的城市,却几乎常常把母亲的生日忘得干干净净。
我为自己的不孝愧疚不已,决定和妻子儿女留在母亲家里,好好地给她老人家过个生日。 第二天下午,临走的时候,我掏出自己兜里所有的钱,放到母亲床头。母亲却怎么也不肯收下,临了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在箱子底里摸出一沓钱,与我给她的那些钱加在一起,硬塞进我的兜里,她说:“我好像听你说过,你不是想花两三千元买台跑步机嘛,妈已经给你凑够了,你明天就去买吧,锻炼身体要紧啊!”
我连忙把钱塞给母亲,说那些钱是让你添置过冬衣物的,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母亲笑笑说:“这些事用不着你操心,妈这一辈子都这样过来了,习惯了!”
我真的弄不明白了:母亲她挨冻受苦的事小,而儿子买那可有可无的跑步机,竟成了她牢记在心的大事!但不管我怎么坚持,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母亲。
车子启动缓缓离去,在反光镜中看着站在村口寒风中仍向我们频频招手的老母亲,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 【小题1】题目中“母亲的事和儿子的事”,在文中“母亲的事”具体指。“儿子的事”具体指 。(2分) 【小题2】文中写“说着,母亲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和“我禁不住在心底喊了一声:‘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眼泪滚滚而下„„”请简要说说母亲的泪和“我”的泪蕴含的不同感情。(3分)
【小题3】简要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4分) ⑪我准备到时候顺便“拐”一下,看看独身寡居的老母亲。 ⑫母亲犹豫了一会儿,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那好那好„„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写给母亲的钱是为了“让她买过冬的衣物”,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你穿的、盖的也太薄太旧了”?(3分)
【小题5】读到文章的最后“母亲啊,我的生身亲娘”,不只是作者“眼泪滚滚而下”,我们也会潸然泪下,感动的不仅仅是母爱,感动的是作者经过精心构思后而呈现出来的“母爱”,请结合你学过的欣赏文章方面的知识,找一个点,谈谈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动的。(4分)
2.(10分)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
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小题1】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由“世界读书日”引出论题“慢阅读”。B.文中④到⑥段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C.文中④段作者从正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D.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倡慢阅读,并列举了慢阅读的诸多好处。【小题2】下列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B.“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C.“慢阅读”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D.“慢阅读”需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如考试类的、健康类、工具书等。【小题3】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3.(17分) 目 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②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③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
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④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⑤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⑥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⑦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⑧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⑨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⑩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⑿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小题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按要求对AB两处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B句。 【小题4】“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的含义。(5分)
1.文言文阅读 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2分) (1)俄而玄宗至(2)君与韩公有期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小题3】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是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来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2分)
2.(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 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ì):等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恐劝令留金也恐:担心B.遂以还之遂:于是C.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尝:曾经D.去数年,绝无音信去:距离【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以还之A.以我酌油知之B.徐以杓酌油沥之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闻其侄以他事南来【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B.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C.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D.本文最后一段以议论来点明写作意图,表达出对何畏斋的赞美之情。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3分)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第一、二句抒写诗人辞官离京,心情郁闷,可从“__________”一词看出。(1分) 【小题2】第三、四句诗人以落花自比,与南宋诗人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相似之处,但表现的思想境界不同,试作简要分析。(2分)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4分) 送 春 (宋)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小题1】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子规在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2分)
3.古诗文阅读—《绝句》 (4分)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小题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那些意象(景物)描画了春天的景象?(2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4.新晴 (4分)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小题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小题2】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1.于漪老师在她的《往事依依》一文中,深情回忆了两位国文老师上课的情景,几十年过去了,老师当年上课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相信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有那么一些课,或许因为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解、或许因为课堂内容的丰富有趣、或许因为课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深深印在你的脑海。 请以“难忘那堂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事例具体,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写不少于550字的记叙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