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驼峰设计与数据

来源:小奈知识网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管理规范

一、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坚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因材施教、严格要求相结合,抓智力因素教育与非智力因素教育相结合,教书育人。 二、课程设计选题

1.选题要求

(1)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属课程范围,应能满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2.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并经系主任审定通过。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要有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3.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扎实,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4.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假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四、课程设计检查

整个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指导教师都要随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工作进行情况和设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系汇报。 五、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按优、良、

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1)优秀:按设计任务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方案合理,计算、分析正确,成果质量高;态度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有独到见解,水平较高,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2)良好:按设计任务要求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方案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成果质量较高;态度认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设计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较为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3)中等:按设计任务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成果质量一般;态度较为认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设计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基本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4)及格:在指导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有错误,成果质量一般;态度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图纸图表不够规范、符合设计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5)不及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 ⅰ.未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 ⅱ.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

ⅲ.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能力差,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 ⅳ.设计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纸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

ⅴ.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回答不出。

六、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为保证我院课程设计的质量,规范课程设计书写格式,学生的课程设计格式应按《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撰写规范》进行填写。 附件:

1、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封面; 2、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表 4、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为加强全院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3)附录部分:设计图件、照片等。 一、编写格式

1.前置部分

封面 、设计任务书:统一格式,见文后所给附件样本;

目录 :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主体部分

(1)引言:简要说明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等。

(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4)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作按如下格式著录:序号 著者. 书名(期刊).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顺序列出(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如:[1] 江北. 场论.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2月

(5)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课程设计结束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课程设计的质量情况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 二、版式说明

1.课程设计一律用A4(210mm×297mm)标准白纸打印装订(左装订)成册。版面上边距、左边距30mm,下边距25mm,右边距20mm;页眉加“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字体为隶书三号字居中,页眉距边界20mm;页脚距边界17.5mm,页码用宋体五号字底端居中。标准字间距,行间距22磅。

2.字体要求

(1)课程设计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小标题:宋体小三号字;

[1]

(2)正文标题:宋体四号字,标题加粗; (3)正 文:宋体小四号字; (4)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3.其它要求 (1)表格

课程设计中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表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1.1,表1.2„),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2)图

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1,图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1.1,图1.2„),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3)公式

课程设计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式(1),式(2)„)或逐章编序(如:式(1.1),式(1.2)„),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4)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 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5)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课程设计正文后面。

(6)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封底后,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三.课程设计装订顺序

1. 课程设计封面

2. 课程设计老师评语及成绩 3. 课程设计任务书 4. 目录

5. 正文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封底

交通运输学院

课程设计

学 院 交通运输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所在系: 交通运输 课程名称:自动化驼峰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一、课程设计题目 自动化驼峰纵断面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 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驼峰纵断面设计。 2. 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驼峰纵断面的绘图。 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铁路驼峰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 主要内容: 根据给定的气温、风速、驼峰平面布置图等资料,计算各种溜放车辆受到的阻力,绘制驼峰平面展开图,计算驼峰的高度,对驼峰纵断面进行设计。 要求: 1. 2. 3. 4. 5. 6. 7. 设计前,认真分析原始资料,及时查阅相关书籍; 能够综合运用站场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过程态度认真;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组织方法合理,计算方法正确; 按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 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交付文件齐全。 四、工作进度安排 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设计。中间进行答疑。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其斌. 马桂贞.铁路车站及枢纽.北方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2、马桂贞.铁路站场及枢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彦邦. 曹宏宁.王能豪.现代化驼峰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 4、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5、站场及枢纽.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审核批准意见 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成 绩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统计表

该课程是否包该课程设计是否占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含有课程设计 所开专业 是 否 占 不占 0100221 0100421 0110251 0110252 0110431 0110731 0110831 0110231 0110931 0111532 0131531 0131831 0131931 0131731 0150251 0150351 0150451 0151131 0151031 0150931 0140651 0140551 0140251 0140931 0140632 VB程序设计 大型数据库开发 牵引计算 装卸机械化 站场与枢纽设计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 铁路运输调度与统计分析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 自动化驼峰设计(限选) 路基路面工程 道路交通规划 高速公路设计与管理 道路立交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系统工程 大型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 仓储管理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Java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 Oracle数据库应用技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网页制作及管理(限选) 3 3 2 1.5 4 4 4 3 3 1 3 4 4 2 3 3 3 3 3 3 3 4 3 3 3 48 48 32 24 64 64 64 48 48 16 48 64 64 32 48 48 48 48 48 48 48 64 48 48 48 32 32 32 24 64 56 64 48 48 16 40 56 56 32 48 48 48 48 48 48 32 64 32 48 48 16 16 8 8 8 8 16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 基础资料:

表3.4 某地区历年各月平均气温(℃)

表3.6 某地区历年各月平均风速(m/s)

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1992 0.6 1.1 1.0 1.3 1.7 1.8 1.6 1.3 1.2 1.1 0.8 0.6 1.2 月 1 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1992 4.8 7.2 9.9 17.7 20.8 23.3 24.8 24.9 21.6 15.6 11.3 7.9 15.8 1993 4.4 9.3 11.6 17.3 20.5 25.0 24.8 23.6 21.9 16.2 12.0 6.3 16.1 1994 4.9 7.9 10.2 17.7 23.2 23.3 26.1 27.0 20.3 16.2 14.0 8.6 16.6 1995 5.5 7.0 10.8 15.8 22.1 25.0 25.1 24.8 22.6 17.7 12.1 7.2 16.3 1996 4.4 6.1 10.1 14.6 19.9 25.2 26.0 26.2 21.6 17.0 11.8 6.6 15.8 1997 6.6 7.6 12.8 16.5 22.2 23.3 25.8 26.5 21.6 17.5 11.5 6.4 16.5 1998 5.3 8.4 11.0 20.7 21.6 24.4 26.3 24.9 22.9 18.5 14.5 8.1 17.2 1999 6.9 9.4 11.3 17.9 21.0 23.9 25.0 24.5 23.0 17.9 12.8 6.3 16.7 2000 5.4 7.1 12.4 16.9 23.5 24.1 26.5 24.6 21.7 17.6 10.7 7.4 16.6 2001 6.5 9.3 14.4 16.8 22.7 24.1 27.5 24.1 20.7 18.6 13.1 6.1 17.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0.8 0.5 0.9 0.8 1.0 1.0 0.8 1.0 1.2 1.0 1.0 0.8 0.9 1.1 1.1 1.3 1.0 1.2 1.4 1.1 1.2 1.4 1.3 1.6 1.4 1.2 1.8 1.2 1.4 1.4 1.6 1.7 1.6 1.5 1.5 1.7 1.7 1.8 2.0 1.6 1.9 1.8 1.6 2.0 1.8 1.7 1.6 1.8 1.9 1.5 1.4 1.6 1.9 1.3 1.3 1.4 1.4 1.6 1.4 1.4 1.5 1.5 1.7 1.2 1.3 1.3 1.6 1.4 1.4 1.3 1.4 1.5 1.0 1.1 1.4 1.5 1.7 1.3 1.4 1.5 1.4 1.1 1.0 1.2 1.1 1.2 0.9 1.1 1.4 1.2 0.9 0.4 1.0 1.1 0.9 0.8 1.0 1.1 1.0 0.8 0.8 0.9 0.8 0.6 0.7 0.7 0.9 0.9 1.2 1.1 1.3 1.3 1.3 1.3 1.3 1.4 1.4 风玫瑰图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所给的资料需要确定如下几个设计所需要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设计的前提)

溜车不利条件

南方地区计算气温按下式计算:

t= t1.96t

式中 t——计算气温,℃;

t——根据10年各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计算的10年年平均气温,℃;

t——计算气温的均方差,℃。

计算风速按下式计算:

vf= vf1.96f 式中 vf——计算风速,m/s;

vf——根据10年各月份的月平均风速计算的10年年平均风速,m/s;

f——计算风速的均方差,m/s。

溜车有利条件

计算气温采用27℃。图解验算时,计算风速按无风计算;计算夏季限制峰高、设计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及计算调速设备制动能力时,风阻力按零计算。

确定风向及夹角

气温 风速 风向 冬季不利条件 -15.6℃ 1.5m/s 逆风风向β=60° 夏季有利条件 27℃ 0 无风

一 画调车场头部难行线展开图

由平面展开图可计算出自驼峰顶至各点p的长度,见下表 P1 P2 P3 P4 P5 P6 0.000 33.5 54.68 63.982 93.982 107.419 P7 P8 P9 P10 P11 P12 121.819 127.999 147.198 155.045 165.45 175.631 P13 P14 P15 P16P17 P18 180.271 197.071 214.270 224.626 230.153 237.979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266.8 291.392 370.226 383.723 405.323 537.723 二 计算峰高 根据调车场头部计算得:L计=523.723 r

难基=67°3†15‡ n=5.5

]-0.0107Q+(0.428-0.0037Q)v

车=1.529+2.023[e

-0.0169t-e

0.0169(10.20.24Q)1.28σ

+(1-k)0.4

=1.529+2.023[e77+0.4 =5.256N/KN

v风sin1.5sin60==13.898 =arctanv车v风cos4.51.5cos60-0.016930-e

0.0169(10.20.2430)]-0.010730+(0.428-0.003730)4.51.280.

C0.063x1fCX02r风=() vvcos风基车2Qcos =

0.0631.13610.0124.51.5cos60() 230cos13.898 =0.698N/KN

难H峰=[ L计( r基+ r风基)+8

+24n] 10

3+

22v挂-v推2g难

=[ 523.723 ( 5.256+0.698)+867.054+245.5] 10

3+0

=3.846m

三 计算加速区的高度 r易基=(1+0.4)0.7=0.98‟

C0.063x1fCX020.0631.1187.942r易=()=(4.5+1.5cos60) vvcos风风车280 cos13.898Qcos =0.214

易易h1=h易+h-h r1vmax推易 = [ L1( r易基+ r风)+8

+24n] 10

3易+ h易vmax-h推

721.9442 =[ 107.419 (0.98+0.214)+814.546+241.5] 10+

29.613 =2.634m i1=

h12.634==24.5‟ L1107.419四 设计高速区

1.设计高速区第一坡段

l2=P14-P6=197.071-107.419=89.652m

l21=l2-l22= l2-(P14-P13+lR+T竖)=89.652-(197.071-180.271+0.29+5.092)=67.47m 取l21为67.581 因为这样就能和L1的尾数0.419配为整米

l22= l2- l21=22.071m h21=hr21+hvmax-h1-h推

难 =[ (L1+ l21) ( r基+ r风基)+8

+24n] 10

3+ hvmax-h1-h推

 = [

3(107.419+67.581) (5.256+0.698)+813.148+241]

721.9442-2.634=0.974m 10+

29.28i21=

h21=14‟ l21舍去尾数0.000412334,这样高速区第一坡段实际高为h21†= l21i21=0.946m

2.设计高速区第二坡段l22 i22

全高速区第二坡段的坡度i22等于不利溜放条件下难行车的阻力当量坡,在l22范围内

难没有曲线和道岔,故i22= r基+ r风基=5.256+0.698=5.954‟,由于驼峰基调车场规范规定流

放部分制动位坡度不得小于8‟,故取i22=8‟,阻力当量坡取8‟时,难行车在l22范围内继续加速运行,超过减速器的最大速度,为此应检验是否调整i21的值,检验方法如下:

令i21†= i21-Δi,Δi为

难l22(8r总)22.071(8-5.954)10-3Δi===0.0006681946997,在i21设计中舍去了

67.581l21尾数0.000412334,因i21超速很少可以不调速

L22=22.071 i22=8‟ h2†=h21†+h22†=0.946+0.177=1.123m 五 设计加速区

加速区设计为三个坡段l11i11、l12i12、l13i13,设i11=50‟ ,l11=35m, h11=1.4m,i13=i21=14‟

l13=2.419m,h13=0.04m,则h12=h1-h11-h13=2.634-1.4-0.04=1.194m l12=l1-l11-l13=107.419-35-2.419=70m,i21=

h121.194

==0.017057142,取i12=17‟,70l12当峰高较低时,为有利于减速区设计,第一制动位入口速度可以低于减速区最大容许速度

h12†= l12i12=1.19m

h†=h11+h12†+h13=1.4+1.19+0.04=2.63m 六 设计打靶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