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的危害与治理
摘要: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逐步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而其中地沟油又成为食品安全之最。文中将通过介绍地沟油的危害、分析地沟油屡治不绝的原因以及治理地沟油的措施和我国治理整顿地沟油的政策四部分来论述地沟油问题,以此为契机促进食品安全良性发展。
关键词:地沟油; 危害; 治理; 政策
一、地沟油的危害
“ 民以食为天”,从中国的这句古话我们便能看出,食品对老百姓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 吃饱”,而是更多的关心到食品质量问题。然而人活一目不离餐 ,一顿之餐不离油 。“ 油”便成为了食
品安全问题之最。 那么什么是“地沟油呢”油呢,它主要来源于哪里,它又如何走上我们的餐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将如何捍卫自己的健康 ?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
1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性物质。 “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地沟油”,它会破坏人们的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的严重后果。所以“地沟油”是严禁用于食用油领域的。但是,也确有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而不顾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私自生产加工“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给人们的身心都带来极大伤害。因此“地沟油”这个名称已经成为了对人们生活中带来身体伤害的各类劣质油的代名词。
二、地沟油屡禁不绝的原因
1、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打击力度不够
这些提炼出来的油会有专门的人前来收购,进行加工处理后再转手卖出去。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其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无比诱人的暴利。” 江苏世纪天合律师事务所的陈亮律师认为,这些地沟油之所以屡禁不止,最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打击力度不够。从2004年以来,有案可查的因生产地沟油而受法律惩处的只有福建一例,而因使用地沟油而吃“官司”的则尚未听说。
执法上的扯皮,有法而不依,是地沟油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陈律师说,即使没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我国《刑法》第144条也早就明确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危害的可以一直判到死刑。”然而在查处及执行过程中,工商、食品、卫生、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貌似都有权管,而在现实中变成了谁都无责无权管,导致了监管上的缝隙,让那些不法者有机可乘。还有就是法律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陈律师认为,国务院此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等场所为主要对象,依法查处
2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表明了国家严惩非法加工和使用地沟油行为的坚定决心,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出重拳整治,还老百姓一个安全健康的就餐环境。
2、餐厨废油脂遭遇回收难禁绝“地沟油”关键在执行
“地沟油”屡禁不绝,餐厨废油脂回收遭遇“执行难”。为治理“地沟油”,2010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对“地沟油”的源头餐厨业废油脂的回收进行规范,但由于目前我国餐厨业废弃油脂的回收处理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很多地方遭遇“执行难”。“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许多火锅店并没有按照规定对废油脂进行回收处理。”兰州市城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印志辉说。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这个部门发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法令后,许多火锅店仍没有按规定让指定的正规回收企业回收餐厨废弃油脂,而是依旧卖给养殖户和不法“油贩子”,另有一部分去向不明。没有按规定回收的餐厨垃圾一部分被非法收购者回收到了养殖场,给家畜家禽吃餐厨垃圾,导致其体内化学物品含量超标;还有一部分是餐厨企业自己回收使用。
3,饮废弃物的错误利用
其实了解其他一些国家像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等等对泔水的处理就能知道,泔水并非一无是处。它们是很好的生物柴油原料,它们也可以成为清洁能源。这些发达国家对泔水成功处理的共同特点就是规范的泔水处理过程详细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 的严格监管。 而在我们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套完善的统一的泔水处理方案,相关的法律制度好像也被束之高阁,因为无宝剑的天平意味着法 的软弱可欺,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谁会严格遵守既定规则?在这种混乱的泔水处理状态下我们把最大的信任留给了欺骗百姓 的政府 ,我们渴望政府的有力监管成为地沟油的最后一道防线 ,可监管部门却最渴望地沟油
3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商家手中的巨大利益。
三、治理地沟油的措施
1.合理利用
1..1地沟油可生产生物柴油“地沟油”回流餐桌是一件令人伤透脑筋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用“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王化军教授等人研发成功“地沟油”制备选矿药剂的综合利用技术,这项技术可利用“地沟油”生产用于选矿的脂肪酸和脂肪酸钠,几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地沟油图,北京科技大学已于2009年开展了用“地沟油”分解的脂肪酸作为选矿捕收剂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目前该项技术已开始在部分钢铁企业应用,并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避免环境污染、降低选矿成本、减少食品安全威胁等方面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1.2“地沟油”生产乙醇、沼气新技术 一桶桶泔水经过分拣、分离,一部分变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部分继续发酵成为燃料乙醇和沼气,剩余的废渣则全部转化为肥料。这就是合肥科学岛目睹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过程。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昔日令人头疼的餐厨泔水和“地沟油”,如今却变废为宝,成为新能源。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掌握了餐厨废弃物生产乙醇和沼气的能源化处置技术,并形成两项发明专利。据介绍,该技术将餐厨废弃物变身为四件“宝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气和生物肥料。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先经过分离精制变成生物柴油,然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成分经过酶解、厌氧发酵等过程转化为燃料乙醇,将乙醇发酵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成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变成生物肥料。据了解,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别于国内以饲料化为主的技术路线,避免餐厨废弃物再次进
4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入人类食物链,产生同源性积累引发疾病风险。
1.3“地沟油”变身航空油 。从2011年9月开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将实现新的突破,他们要对炒菜用过的油进行加工,为飞机提供燃料。“地沟油”变飞机燃油,成本猛增,但更高效、更绿色。植物油如何转变成飞行燃油?SkyNRG公司采用了“加氢可再生飞行燃料”技术。先将植物油进行脱氧处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有机化学过程,关键一步是进行加氢裂化,在持续的氢气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碳键被破坏,生成较小的碳氢化合物,其产物就是不饱和烃,此时,就已经很接近燃料了,然后再进行“异构化”,即将化学物质的自身组成结构进行改变,真正成为所需要的“可再生飞行燃料”。2012年8月5日,中石化镇海炼化有关人士透露,最快到2013年1月份,将完成对实验生产的生物质航空煤油进行适航审定的准备工作。2012年2月,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提出的生物质航空煤油的适航申请。知情人士称,现在民航总局和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正一起对中石化的生物航煤进行专家讨论和适航论证,只有论证通过了才能试飞,试飞通过之后才能够规模化生产。事实上,是欧盟的航空碳税进一步刺激了国内对生物质航空煤油规模化生产的探索。
四、中国的治理地沟油政策
1、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一)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 (二)严防“地沟油”流入食
5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城市(镇)、矿区、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2.1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各地要制定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2.2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2.3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地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2.4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
6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进行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3、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适宜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尽快确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制定试点管理办法,对试点工作及早作出安排;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各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其他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相关经验,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4、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建立市(县)长负责制。城市是餐厨废弃物的主要产生地,城市周边是餐厨废弃物收运和“地沟油”提炼的主要集散地。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是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特别是各城市要建立“地
7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市(县)长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用油的风险监测,完善相关检测方法。 (四)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监管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实现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
5、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
(一)认真组织督导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内容,作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的重要指标。2010年9月至10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结合督导检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各地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支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和单位,
8 / 9
地沟油的危害和治理
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要支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工作措施、进展和成效,对违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和非法制售窝点予以曝光。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om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2190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