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及对血流信

来源:小奈知识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 0年1月第4卷第2期f g学影像1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

鉴别诊断及对血流信号影响分析

余凤,蒋双兰,林淑莲,毛伟豪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莞市儿童医院〉超声科广东

东莞

5 2 3 32 1 )

【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以及鉴别诊断及对血流信号影响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8月一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且明确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均予以高频彩超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 价值、鉴别诊断以及对血流信号的影响。结果: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经超声检査明确诊断95. 83% ( 46/48 ),误 诊率4.17% (2/48);误诊2例均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最大淋巴结在脐周 者20例(《. 67%),在右下腹者28例( 58. 33%),其中,脐周及右下腹均可见者44例(91_ 67%);肠系膜淋巴结炎 血流级别治疗后0级、I级、II级、III级分布情况与治疗前数据存在显著性数据差异(P< 0.05); 48例肠系膜淋巴 结炎患儿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长径、短径平均值、长短径:比值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 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肠系膜淋巴结炎病灶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方面的信息,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均良好。

【关键词】高频彩超;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鉴别诊断;血流信号【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幸编号】2096-3807 (2020) 02-0125-02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多以腹痛 为典型临床表现,以冬春二季为高发季节,男性患儿 多于女性患儿[1]。在传统观念中,小儿腹痛多认为是 上呼吸道感染继发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近几年来, 高频超声在临床上应用率越来越广泛,主要优势有无 创、声像图分辨率较高等[2]。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认为 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或细菌感染所致,这 可能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等方面有关[3]。本 次研究结果显示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均良好,现报告 如下。1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一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且明确诊 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男31例,女17例,年 龄2〜10岁,平均年龄(5.94±1.68)岁,病程3d〜 14d,平均病程(10.91±2.35)d;主要临床表现:脐周痛, 或见右下腹疼痛,阵性发作;部分伴发咳嗽,或伴发恶心 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诊断标准[4]:相同区域肠系膜显像淋巴结数量彡2 个,淋巴结长径、短径、长短径比值范围分别> 1.0cm、 > 0.5cm、>2;纳入标准:(1)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标准。(2)神志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3)血 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未见明显异常,或轻度升高。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接受检查;利用GE LOGIQ P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 声诊断仪、GE LOGIQ 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开 展检査,予以变频探头扫查幅度,筛查频率7. 5MHz〜 10. OMHZ;患儿腹部皮肤上涂抹适当耦合剂,先经低频探 头多切面扫查患儿腹部,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压,扫查 后获知腹腔是否出现内病变,以及腹腔病变大小、位置 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等信息,再利用高频探头扫查腹腔病

变,且以脐周及右下腹为重点观察区域;观察并记录肠 系膜淋巴结大小、数量、外在形态、邻近区域血流、病 变淋巴结内部回声等信息。

所有小儿均予以相应抗炎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复查 腹部超声。

1. 3观察指标

(1)超声检查结果及声像图,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 结炎正确率,误诊。(2)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信息变化, 按照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数量(肿大淋巴结)、最大淋巴结 切面的长径(淋巴结长径)、短径平均值(淋巴结短径)、 长短径比值平均值进行分析。(3)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 后血流信号进行分析,其中,血流判断标准如下:①0级, 未见任何血流信号;②I级,存在点状血流信号;③II级, 存在条索状血流信号;④III级,存在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3)超声检查误诊结果及声像图。

1. 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 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JC±S)表示,采用t检验, P < 0. 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及声像图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经超声检査明确诊断 95.83% (46/48),误诊率 4. 17% (2/48)。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查后发现最大淋巴结在 脐周者20例(41. 67%),在右下腹者28例(58. 33%),其中, 脐周及右下腹均可见者44例(91.67%)。

超声扫查发现,肠系膜淋巴结多呈簇状或串珠样,呈 区域性分布;病变淋巴结包膜完整,且外表光滑,多呈椭 圆形,或长圆形,皮髓质界限清晰,淋巴结内部呈低回声。 部分患儿腹腔内可发现少量液性暗区,位于右下腹内肠间 隙、右髂窝处附近,系炎性反应局部渗出所致,液性暗区 宽度值 MAX < 1. 5cm。

125

[

g

学影供]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 0年1月第4卷第2期2. 2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信息及血流信号变化 4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后肿大淋巴结数量、

大淋巴结,而其他因肿瘤或感染等导致的淋巴结增生性疾 病,在发病早期同样可先见肠系膜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或 增大,但需进一步研究,以判断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正常与否[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反映肠系膜淋 巴结炎病灶位置、大小,以及血流方面的信息,具有良

表1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信息变化(i±s)

淋巴结长径、短径平均值、长短径比值平均值均显著低 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好的诊断价值。肠系膜淋巴结多需同以下几个疾病进行

长短径比值

1.18 土 0.491.52 土 0.353.912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

tP

n4848

肿大淋巴结淋巴结长径 淋巴结短径

分析:(1)急性阑尾炎,该病在儿童时期同样比较常见, 常见临床表现多为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或体温过高, 其中以转移性进行性加重腹痛为典型临床特征,且先腹 痛后发热(多>38. 5°C),伴发肌紧张及反跳痛,血常 规检査中白细胞计数升高比较明显。(2)肠系膜淋巴结 结核,结核性病变衰减值与脂肪或液体衰减值相近,部分 不完整包膜,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査后内部见实质低回声, 且比较均匀,部分伴发钙化灶或液性暗区,或腹腔积液, 或见肠道粘连;联用结核菌素试验、血沉等结核检验手段。 (3)恶性淋巴瘤,以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病变最常见, 除肠系膜淋巴结外,胸部及浅表性淋巴结同样可受到累 及,其中,以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最常见,且沿肠系膜向 外周扩散,迫使邻近血管或肠道等组织发生移位;受累 淋巴结呈圆形,切面纵径及横径比值多<2,部分伴发 点状钙化灶,或中心性坏死病灶,或融合性淋巴结病灶。 本次研究中,误诊2例均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超声回 声不均匀,或存在液化回声或钙化灶回声,淋巴结内部 存在丰富血流信号,周围血流信号少许,且伴发大量腹 腔积液,或伴发腹膜增厚,或肠管粘连。【参考文献】

[1] 谢琼,李一冰,姬红丽.PAS联合超声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 及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8 (8): 925-928.

[2] 仇美琴,吴玉琴,金建文,等.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门.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28 ( 21 ): 3341-3344.

[3] 李依儒,杨雄华,卓月华.高频彩色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 巴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8, 8 (15): 148-

(mm)(mm)(个)

14. 50 士 1.9513.43 土 3.256. 55 土 2. 04

土 2. 372. 94 土 0.056.28 土 0.767. 10 27.211

10. 903

12. 257

--

0. 0000.0000.0000. 000

2.3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血流信号变化情况比较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8例检査后,血流信号0级、I级、II级、III级分别为16例、13例、13例及6例,治 疗2周后,血流信号0级、I级、II级、III级分别为40例、 8例、0例及0例;比较治疗前后,血流信号数据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肠系膜淋巴结治疗前后血流信号变化情况比较[n (%)]时间

治疗前治疗后

X2

n4848--

0

级I级

13 (27.08)8 (16.67)

II级

13 (27.08)0 (0.00)

m级

6 (12.50)0 (0.00)

16 (33.33)40 (83.33)

30. 4760.000

P

2. 4超声检查误诊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经超声检査后误诊2例,误诊为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如下:肿大淋巴结多为球形, 在腹腔内或腹膜后散在分布或呈团块状分布,淋巴结髓质 显示模糊,实质稍高回声;肿大淋巴结与邻近组织间边界 模糊,部分融合后边界消失,显示淋巴结呈分叶状或形态 不规则团状,少部分淋巴结内部或边缘处存在点状、条索 状、圆弧状钙化灶,肿大淋巴结后伴声影;CDFI检査, 肿大淋巴结周围可见少许血流信号。3讨论

肠系膜淋巴结最典型临床表现为腹痛,多伴发肠系膜 淋巴结肿大,虽然目前并不确定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 但多认为与致病物质感染、饮食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有关, 建议可选取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中药内外治法、推拿或 针灸方法[5]或者支持疗法等。但在治疗前需先行接受影 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査,且将超声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措 施。超声检査时多能够清晰反映肠系膜淋巴结,其中部分 患儿伴发腹水,可能系炎性渗出物[6]。但目前将彩超应用 于肠系膜淋巴结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其可能性原因是小 儿生长发育比较旺盛,部分健康小儿在检查中也能发现肿

iSO.

[4] 孙玉梅.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的临床观 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27(02): 590-591.

[5] 刘海波.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浙江临床医学,2017, 19 (5): 950-951.

[6] 许慧君,王光霞.高频超声对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 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 25 (2): 145-150.

[7] 于航,熊颖.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行 性及实用价值[J]_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0(1): 97-

iOt).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