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牧童之歌

来源:小奈知识网
教学内容: 唱:《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演唱《牧童之歌》,了解不同地域的牧童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2、能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活动。 教学难点:

1、《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

2、听《牧童之歌》第一段,在每乐句的长音处用动作或打击乐参与。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愿意跟老师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吗? 生:愿意。

师: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美妙的音乐一起进入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二、导入新课。

1、播放新疆音乐《哇哈哈》。

师:谁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是由哪个地方的音乐改变而来的? 生:新疆(如不知道师课提示)

师: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新疆呢?(生畅所欲言)

师:新疆风景如画,特产丰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是个小百科! 2、导入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歌名。

生:牧童之歌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得的小马在放牧,小马跑起来可有节奏了,你听(师用双响筒敲击节奏)你能用声音模仿一下小马跑步的声音吗? 三、歌曲教唱。 1、按节奏读歌词。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歌词

生:齐声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读课文的方式读的歌词,接下俩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按节奏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看看有什么不一样?(重点教读骑上骏马扬起鞭,赶着牛羊下河滩这两句的节奏) 2、听歌曲范唱。 (1)初听歌曲。

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接下来听听这首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听完后请你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是这样的? 生:欢快的(如不知道师可以引导) (2)复听歌曲。

师:好,接下来我们带上欢快的心情想象一下,闭上眼睛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是呀,小牧童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

师: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出示歌谱、学唱歌谱。 4、学唱歌词。

师示范唱之后分句教唱。

附点解决: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师示范后生跟唱两遍。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那我能不能把附点去掉呢?听老师唱一唱(教师范唱9——12小节)再听一听没有去掉的(教师范唱9——12小节)! 学生肯定会说:不能去掉。说一说为什么呢?(引导生回答:加上附点更能体现小牧童的可爱和欢乐的心情)好,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 解决高八度: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完整唱一遍)

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 四、歌曲表现。

师:你们动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高歌。下面听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和速度上与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范唱:“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表现出那种舒展;“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唱上一首歌呀”稍慢;“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

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 五 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牧童之歌》伴奏)学生在《牧童之歌》音乐中离开教室。

三年级音乐《牧童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受并表现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以及骑马的动作,了解并交流新疆的特产风景等,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新疆的热爱之情。

2、学生能用愉悦的声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并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体会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乐,学会并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绪速度和曲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教学难点:《牧童之歌》中连续附点的演唱 教材分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新疆民歌,它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牧童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自然小调式。前两个乐句节奏平稳,和歌词紧密结合,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上是一气呵成,特别是第三乐句以连续的 x x x.x| x x x.x节奏和旋律三度模进,行程紧缩型的短句,于前面有着鲜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小主人公骑马奔驰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很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音乐歌,老师先考考你们,老师弹一首歌曲,你们能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带学生唱《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朋友》

同学们唱的真好听,今天老师教你们一首新的歌曲,好吗?

在教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风景优美的图片,看完后,谁能告诉我这是哪个地方的呢?多媒体展示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最后总结:优美的新疆。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天山。如果学生话题方向统一,老师及时说:是啊,真想亲眼去看一看啊!把学生话题转移。

二. 节奏练习

师: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去走一走。请同学们看!是谁从遥远的天山跑来迎接我们呢?老师用响板打击x x x.x| x x x.x |节奏模仿马蹄声(学生听完后回答)

出示PPT师:原来是小牧童,他骑着一匹悠闲自在的小马,小马它跑起来可有节奏 ,你听出来了吗?你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小马的跑步声吗?(2-3个学生模仿马蹄声节奏)x x x.x| x x x.x |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准确,老师说: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手圆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灵,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条节奏 x x x.x| x x x.x |(慢速)

师小结:第三个音后面的小圆点叫附点。附点前的音要唱的长一些,附点后的音要唱的短一些。

(范读)像这样:x.x 来:生跟读两遍 加上前面的节奏x x x.x 一齐:生跟读两遍(慢慢地逐渐加快速度)

用哒哒来练习 用舌头来练习。

师:太棒了!那谁能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小牧童骑马奔驰的样子呢,最好能加上刚才学习的节奏!(1-2学生)

情况预设:如果学生不太会,老师及时引导拉缰绳甩马鞭等动作 模仿得真好 ,老师把你们的动作综合一下,(师综合学生动作并表演)大家一起来试试。

你们也来试试!(师生一起表演)

和老师一起去草原上骑马吧!播放《牧童之歌》歌曲 三 学唱歌曲

1. 师:看来,骑上骏马,唱着歌,在草原上奔驰,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的歌曲。PPT出示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一听,说说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怎样的?情绪:欢快~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听到了哪些词(生畅所欲言)出示PPT

2. 师小结:是呀, 小牧童天真可爱,英姿飒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多么令人羡慕,多么让人向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着歌,扬起马鞭,在辽阔的草原快乐的奔驰?(生:想)那就赶快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3. 出示歌谱

看好歌词,跟老师说唱歌词

看好歌谱,先用说悄悄话的声音用“啦啦啦”来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歌曲旋律. 跟着老师来唱一唱歌谱。

解决高八度:出示PPT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时候嘴巴圆圆的,提前换气,用气息支持,听老师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来唱。你们来试试!

~你们学得真快,现在能不能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一起来试试吧。 (完整唱一遍)

~解决难点乐句

师:你们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PPT出示:(连续附点处)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难点。教师范唱9——12小节,加附点和不加附点两种唱法进行对比。

那我能不能把附点去掉呢?听老师唱一唱(教师范唱9——12小节)再听一听没有去掉的(教师范唱9——12小节)!

学生肯定会说:不能去掉。说一说为什么呢?(引导生回答:加上附点更能体现小牧童的可爱和欢乐的心情)好,跟着老师再来唱一唱这一句!(生跟着一起唱) 师: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想一想怎样可以体现出牧童欢快的心情呢?(师边说边做一个快乐的神采飞扬的表情)启发学生用欢快的表情,愉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学生复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完整地跟琴来唱一唱。 配上音乐再来一遍。(《牧童之歌》伴奏) 四、歌曲表现 第2 / 3页

1.师:你们动听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好想在辽阔的草原放声高歌。下面听听老师唱的在情绪和速度上与你们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范唱

(1)“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表现出那种舒展

(2) “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表现小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3)“唱上一首歌呀”稍慢 (4)“心花开放”突然加快速度

引导学生回答:“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 “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用稍慢的速度表现出天山的美,“骑上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用稍快速度表现出小牧童放牧时快乐的心情。

师:这样的改变给你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生答:歌曲更优美,更活泼,更可爱~) 师小结:音乐速度的变化,会使得歌曲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得丰满.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跟音乐齐唱 2.加节拍学生齐唱。 3.加肢体学生表演。

师小结: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丰富,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 教学小结:

师:天山的美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骑上骏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尽情的唱起来,跳起来吧。(《牧童之歌》伴奏)

学生在《牧童之歌 》音乐中离开教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