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2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3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4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血栓: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原因:感染、中毒、缺氧、炎症、外伤、大失血等因素.5血栓头部:血小板;血栓体部:纤维蛋白,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血栓尾部: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6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并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病理现象.栓子:阻塞血管腔的异常物质.7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引起的坏死.8适应:机体对内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非损伤可复性的应答性反应.9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因实质细胞变小或数量减少而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现象.10化生:已分化成熟的组织为适应环境条件的改变或理化刺激,在形态和功能上完全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现象.11代偿: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组织器官代谢和功能障碍或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组织、器官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变化来进行替代、补偿的过程.12变性:组织器官的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的病理现象.13脂肪变性: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病理现象。常发部位:肝、肾、心脏实质细胞.病因:感染、中毒、缺氧、饥饿、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14透明变性: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的一种均质红染、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病理现象,又称玻璃样变.常发生在小动脉壁、结缔组织和某些细胞内.15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在组织器官的血管壁、网状纤维或组织细胞之间的病理现象.发生部位:肝脾肾和淋巴结.16黏液样变性:结缔组织中出现淡蓝染类黏液积聚的病理现象。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动物的萎缩骨骼肌间质结缔组织.17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不可逆性的细胞损伤.分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凋亡.18坏疽:坏死组织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腐败菌感染所引起的病变.分类:干、湿、气。19凋亡:由基因控制的单个细胞自主而有序性的死亡.20再生:机体内死亡或损伤的组织细胞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增殖来修复的过程. 21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所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无神经细胞).22机化:病理产物(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23包囊形成:不能完全机化的病理产物或异物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成熟后形成结缔组织囊的过程.24骨折愈合过程:血肿形成期、坏死骨吸收期、骨痂形成期、改建期.25炎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损伤作用所产生的(以血管反应为中心)具有防御意义的应答性反应。26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的能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27败血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流并持续存在、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物质代谢障碍和机能紊乱,呈现全身中毒症状和严重损伤的病理过程.28渗出:炎症组织内血管中的液体和细胞通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内、体腔、黏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29趋化作用:趋化因子促使渗出的白细胞不断向炎灶方向作单一定向运动.30变质性炎:以变质性变化为主要病变的炎症,而渗出和增生过程轻微的炎症.31渗出性炎: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病变的炎症,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和轻微的增生变化.32增生性炎:炎灶内以细胞增生过程占优势。变质和渗出性变化比较轻微.33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机体局部的组织细胞异常分裂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34异型性:是指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来源的正常组织的不同程度的差异。35肿瘤胚胎抗原:是肿瘤细胞在蛋白质的合成代谢过程中,可以合成肿瘤蛋白,这些肿瘤蛋白与胚胎蛋白有共同的抗原性,称为肿瘤胚胎抗原.36珍珠病: 在增生性网膜结核时,网膜上形成的增生性结核结节随腹腔内脏器官的运动,形成球形表面光滑形似珍珠的形象.37癌和肉瘤:由上皮组织发展来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由间叶组织发展来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38虎斑心:在心脏发生脂肪变性、坏死或变质性炎时,暗红色的心肌上出现灰黄色的纹理,形似虎皮的斑纹,故呈虎斑心.39发绀:体表皮肤或可视粘膜淤血,温度降低呈蓝紫色.40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时心脏表面附着大量绒毛状的纤维素的现象.41大白肾:肾小球性肾炎亚急性~肾脏肿大更明显,灰白色.42慢性肝淤血—槟榔肝:眼观:肝脏体积肿大,肝脏的表面和切面呈暗红色与土黄色相间的纹理,似槟榔断面.镜检(LM): 中央静脉及其附近的窦状隙:淤血,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或坏死; 肝小叶边缘区肝细胞:脂肪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