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3卷 第4期 475 JoumM of Luzhou Medical CoHege Vo1.33 No.4 2010 繁 。 我国涉外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差距与改革思路水 傅 静,鞠梅,张世友,陈丽,简丽萍,李雨昕 (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关键词涉外护理;护理本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69(2010)4—0475—02 本科涉外护理专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 下 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培 养能够输出到海外就业的护士毕业生。我国本科涉 外护理教育的历史较短,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型,不 26年的历史。护理教育沿用医学的教育模式,呈现 出近医学.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人文 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 的严重欠缺f】1。涉外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具有建立在 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涉外护理 本土文化基础上的国际意识,具有理解、包容不同文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国际护理市场对护理人才 的要求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提出涉外护理专业 发展的改革思路。 1国外护理人才市场现状 化和习俗的能力,具备多元文化团队的参与和管理 素质,有合作精神;同时具备国际化知识结构、适应 国际竞争的新观念,具备和提高适应国际交往和竞 争需要的能力素质【2]。这就要求护理教育者转变教育 思想,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育 观念进行改革。一是由应试技能与就业能力培养转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护理人员严重匮乏,目前全 球共有30o万护士的需求量。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 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 质要求也很高,国际护理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 系、教学方法、实训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都基 本成熟。具有许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护 理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从继续教育到正 规教育、从预防医疗保健护理人才培养到护理研究 向全面素质培养:二是由知识传授转向求知能力培 养;三是由教师中心或主导转向学生中心;四是由专 才培养转向通才培养;五是由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培 养;六是由旧知接受培养转向新知创造培养。 2-2培养目标方面 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不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 养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专业教育。涉外 护理专业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国际型护理 人才,使护理人才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 医院工作的能力。并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护理人才 国际化的需求。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涉外护理专业的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应具备满足国际 型人才培养的比较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由此可见。 虽然护士在国际就业市场前景良好,但国际护理市 场对护士的语言、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很高.如何培养 我国的涉外护士毕业生达到国际护理对人才的标准 和要求,使之能直接、顺利输送到国际护理市场就 业,我们必须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训 实习、学生的选拔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与国 际护理人才市场的对接。 2国内涉外护理教育现状与差距 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 务的能力;应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 应具备从事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但我 国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无论是本科、专科,都很难 达到毕业就能直接到海外就业的水平和能力.特别 是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和文化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离 国际护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2.1护理教育理念方面 我国自1983年恢复护理本科教育。至今仅仅 项目基金: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科研项目(09SA015) 作者简介:傅静(1969-),女,副教授,硕士 2.3课程体系方面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尚未摆 476 脱生物学模式,基本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的压缩和 翻版,护理人文内涵不够。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 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 大,门类齐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系 统性、完整性,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护理 内容笼统。对于外语教学.仅仅在普通护理课程体系 的基础上,加大了英语教学比重.增加了公共英语和 专业英语课时,增加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 训。这样的课程结构不能满足国际社会对护理人才 的对人文素养、执业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全面设计各类学科比例,科学确定各门课程的地位. 制定科学的、系统的、符合国际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 方案,是达到涉外护理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引。 2.4教学方法方面 部分高校尝试了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 交际能力;增加公共外语课,强化专业外语学习,设 置校园英语角.营造外语学习氛围等途径提高学生 的外语水平;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三 段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教学组织模式。但教 学方法仍显传统和单一,总体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 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不 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 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采用多 种方法,进行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5实践教学方面 现有的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 改革研究还较少.大部分的高校沿用了普通护理学 本科的实习计划和安排,实践课比重太小。前期理论 授课期间,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理论知识脱离临 床;而最后1年在临床跟班实习,临床实习又脱离理 论的指导。语言实践教学方面,仅仅增加部分科室的 英语护理查房,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水平。而对于真 正国外医院环境中的就医习惯、医院文化和病人的 沟通交流方法等则无法亲身体会。涉外护理专业本 科学生要真正达到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为病人提供优 质护理的要求,实训和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开辟 海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在实习阶段就适应西方文化 和西方护理理念的途径之一.可为毕业后在海外就 业打下良好基础。 2.6人才质量方面 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的院校各自为阵,实施自己 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培养目标没有完全按照国 外就业的要求来设立,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33卷 第4期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Hege Vo1.33 No.4 2010 与国外要求不符,因而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 尚达不到从事国际护理服务的质量标准.也就难以 在国外就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市场主要局限于国内 涉外医院或综合医院涉外病房,虽然有少数毕业生 零星的、自发的、或是通过中介机构到海外就业.但 尚无形成成批量、成建制的人才输出渠道 。 3改革思路 3.1构建与国际护理对接的涉外护理学专业本科人 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尚没有形成比较科 学的、系统的、真正与国际护理对接的、得到护理界 公认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在在培 养目标定位上、课程体系上、实践教学环节上与国际 护理对接,构建适应国际护理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 新模式,以突破国内涉外护理专业零散的,不成体系 的护理教育现状。通过学习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的先 进理念,利用我国充裕的人力资源,使涉外护理专业 学生毕业即能够成批量、成建制的输出,开辟海外广 阔的就业市场,满足国际市场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3.2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趋势逐步加快,护 理教育也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改变涉外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护理教育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 作,打造护理特色专业品牌,推动整个护理学科发 展。 3.3改变护理教育理念 突破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兼顾国外市场而形 成的固有的护理教育理念和护理教育模式以及相关 的护理教育方式方法.构建起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新 型的护理教育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架起与国际护 理市场对接的直通车.让护理教育真正与国际护理 教育接轨,让护理人才真正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王芬.浅析我国英语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前提和对 策D].卫生职业教育,2005;23(5):92 路雪芹.涉外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应用Ⅱ】.护 理研究,2005;19(8):1495 任建平.高级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Ⅱ】.卫生职 业教育,2005;23(17):6 郑树平,李茂松.英语护理专业应与国际化服务接轨Ⅱ】.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79 (2010—03—0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