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昭春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15期
罗昭春
(重庆铜梁县侣俸中学)
摘 要:苏步青说:“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而要学好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困惑;原因;应对
一、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遭遇困境
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中,语文阅读遭遇的困境和尴尬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无论是课堂阅读的教学工作,还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遭遇了很多的困惑。
1.部分学生的亲情爱心缺失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学生不但自私自我,还缺乏亲情,缺乏爱心。笔者曾经在某学校的一堂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一幕,主讲教师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的时候,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议论纷纷,尽管主讲教师极力引导学生的思路,但是不少学生仍然没有理解到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主题。
2.部分学生科学知识贫乏
在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接触面狭窄,视野不开阔,不少学生缺乏科学知识。在课文《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等课文中,感觉学生对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外来入侵物种等科学知识是很陌生的,掌握起来很困难。
3.部分学生人文知识缺乏
在二十七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有关哲学、文学、历史知识了解特差,由于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学生只学要考试的知识,在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可以说叫极其浅薄。
二、造成困境的原因何在
1.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透露: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中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与人格培养,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正常的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缺乏互助互爱体验,亲情伦理缺乏,害怕困难和挫折。因此,在课文的阅读学习中,自然也就很难理解这些课文中隐含的公益心、责任心了。
2.农村中学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极为狭窄
在农村,散居的生活、单一的生产、闭塞的交通、相对落后的经济,使农村中学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能够接触的外部世界不广,加上近年来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更使农村中学生失去了一个交流的主要对象。
在城市,书店、图书馆、文化馆给城市中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的课内活动、课外实践更给他们提供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而农村没有书店,加之学生购买力差,学生读到的新书少,学生阅读量自然严重不足。
三、如何应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困境
以笔者在农村中学执教二十七年的经验来看,要想改变现状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困境。
1.学校尽快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
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学校的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应当根据需要在午休和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现在重庆市中小学正在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如果能够通过学校的计算机室对学生开放,那就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看到好多有价值的图书,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2.设立读报栏
其实,农村中学应该统一设立一定量的读报栏,让读报栏成为学生了解时事、开阔眼界的阵地。报纸应该天天更换,报纸种类上至少要有《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
3.定时播放广播电视
比如,中午放学之后,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新闻;傍晚的时候,在晚自习前,学生在教室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4.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合力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总体上看,虽然关爱留守儿童的部门很多,但面对最多、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还是学校。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各种方法、各种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学习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标准。
参考文献:
吕叔湘.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03-16.
作者简介:罗昭春,男,1968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学校:重庆铜梁县侣俸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