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3页,分为语言基础、文言文、名句名篇三部分,12小题,满分为5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2.1~10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电脑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11~12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哺(bǔ)育 跻(jī)身 鸟瞰(kàn) 哗(huá)众取宠 ....
B.炫(xuàn)耀 .C.回溯(sù) .D.骨髓(suǐ) .
症(zhèng)结 攻讦(jié) ..
隽(juàn)永 心闷(mèn) ..
挈(qiè)妇将雏 .
谆(zhūn)谆告诫 .
遒劲(jìng) 澄(chéng)澈 返璞(pú)归真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沏茶 栖息 欺骗 亲戚 B. 愚蠢 和煦 囹圄 龋齿 ........
C.服务 果脯 辅助 讣告 D. 围歼 悭吝 缄默 信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这些怀着“工业救国”理想的地质家们,被这里的含油远景所吸引,风餐露宿,在所不惜。 .... B.学生答诗歌鉴赏题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
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在联欢会上,他谦虚地对同学们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有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B.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鲁迅先生用他那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左联五烈士的怀念之情,
同时对国民党所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C.足球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一个防守队员快步上前,抱住进攻队员,将其拉倒,而裁判对此熟视无睹。 ....D.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1
是密不可分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拿出了5亿美元让低收入家庭“拥有自住房”的特别援助计划,政府
为没有自住房的家庭首次购房补贴一些费用。
B.从这一串科学经历看,王淦昌始终站在世界前沿科学的制高点上,对一个科学家来说,还没
有比拥有如此丰富的科学经历更为饱满的人生吗?
C.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大幅度提高,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新世纪文学
研究的热点之一。
D.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目前中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于2007年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微尘”们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群体,在国内不仅扶贫济困,在国际上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
家,也伸出援助之手,而且捐助的数额巨大。 B.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
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
优质的教育。
D.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
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选自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①优傒:歌舞演员及仆役。②頮huì,洗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肉相发 肉:指竹子的内部组织 B.名伎闲僧,浅斟低唱 斟:倒酒 .. C.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丝:弦乐器 D.速舟子急放断桥 速:催促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 族拥而去 .. B.① 以故二鼓以前 ② 怖以关门 ..(三)默写
13.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登高》) (2)沧海月明珠有泪, 。 ,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3)春花秋月何时了, 。 ,
_ _ _ C.①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② 以五类看之. _ _ _ D.① 亦不作意看月者_ . ② 匿影树下者.
亦出 _ _ _ 9.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字里行间最为认可、欣赏的一类赏月人是
_ _ :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号 B.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 考 人看其看月者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 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 _ _ _ 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_ _ _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 _ A.第一段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描绘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看月之人分成五类。 _ _ _ B.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后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为了凑热 _ : 名 闹、图虚名、附庸风雅而已。
姓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第二段描写的俗人们的情态 形成鲜明的对比。
D.这篇记叙性散文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的山水,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 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_ 1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_ _ _ 韵 友 来 名 伎 至 杯 箸 安 竹 肉 发 月 色 苍 凉 东 方 将 白 客 方 散 去 吾辈 纵 _ _ _ 舟 酣 睡 于 十 里 荷 花 之 中 香 气 拘 人 清 梦 甚 惬 _ _ _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_ _ : (1)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3分)
级 班 (2)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頮复面。(3分)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 5)羽扇纶巾,谈笑间, 。 《赤壁怀古》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
( (( 1.B (症zhēng结)
2.B(愚蠢yú、和煦xù、囹圄yǔ、龋齿qǔ。A.都读qī;C.服务wù、果脯fǔ 、辅助fǔ、讣告附文言文译文:
fù;D.悭吝qiān、其余读jiān)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3. C (A “在所不惜”偏重于不吝惜,此处应为“在所不辞”;B “言不由衷”是说话无诚挚之意,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
不能用于表达能力;D “别无长物”是再没有多余的好东西或财物了。) 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4.C(应为“视而不见”或“视若无睹”。) 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5.D (A “拿出了”可支配“5亿美元”,还可支配“特别援助计划”,动宾搭配,意义关系不清;B “没”家闺秀,带着佳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否定不当;C搭配不当,“网民”不好说“提高”。) 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6.C(A“不仅”放在“在国内”前;B缺宾语,应在句末加“的愿望”;D介词残缺,“以城市为重点”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
前应加“为”) 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7.A(“肉”指歌声。这个义项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可从“竹肉相发”中的“相”(互相)判断“肉”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
不应望文生义解释为“竹子的内部组织”。竹,古代“八音”之一,指竹制的管乐器。) 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8.D(都是代词,„的人。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介词“因为”/介词“用” 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 C.助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9.D(是否有赏月之真趣,乃作者对看月之人褒贬的依据。D项可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描述得 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 到印证。)
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
10.C(末段并非写作者独自赏月,而是写同与自己相投之人赏月)
看看这种人。 11.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自,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 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1)(3分)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好名”、“逐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队”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
(2)(3分)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此时月
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
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
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 目。)(“镜新磨”定语后置句、“复”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13.默写:
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登高》)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浼面。刚才那些慢慢
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
(《锦瑟》)
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虞美人》
基础棒棒糖(8)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关雎》 (5)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 《赤壁怀古》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