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简历,读研规划
一、考研复试为什么写简历?
其实这个和现在考研扩招的趋势有关的,早些年间简历都不是刚需,甚至我的学姐那时候都不需要写简历,后来我考研的时候就已经需要写简历了,而且还要提前发到老师的邮箱里面去,现在基本上这个复试简历就是必备项了。
因为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儿
1.降低高校筛选人员的成本。
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录取的人也随之增加,必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选拔机制,比如说不用写简历等,这样的话无论是高校还是导师,工作量都比较大。
①降低时间成本
如果没有简历的话,考研复试一个人可能要二三十分钟,但如果一个人带了简历。基本上十几分钟就搞定了,而且还非常有针对性,是不是合适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②节约导师精力
笔试和面试已经没有办法筛选掉更多的人了,只好增加一个简历的环节。未见其人,先看其简历,那些简历做的很好,或者是很差的人,提前就会进入到老师心目中对应的候
选池子里边,不用花大量时间在面试时候破冰什么的,很多时候你的简历可能就已经决定了你是不是炮灰。
2.建立考研选拔的漏斗机制
①满足政策要求
虽然你们还没有完整的参加整个考研到录取的过程,但是同学们都是参加过高考的,以前的高考基本体育加试是不算分数的,但现在可能体育加试啊,各种竞赛啊,都会综合体现在你的高考里边,
除了要综合考察学生的素质之外,还是因为高校在扩招,报名的人数又增多,可是现有的资源有限,按照以前的筛选机制,根本就没有办法选拔出更多的人才,只好增加新的筛选机制。让所有要尽量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
②给你更多机会上岸
政策这样设置,那就每一个环节都有机会,假如你的笔试分数不是特别的靠前或者你的学校也不是名校,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本科成绩简历就是你最后的一个救生圈了。
我的这个帖子跟学弟学妹分享的,也就是怎样靠简历提升自己的上岸成功率。
二、考研复试简历价值到底是什么?
其实刚刚解释原因也就相当于说了复试简历的价值了,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他们是
更快更好的找到更加需要的人才,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是提高自己的上岸率。
即使因为面试没有通过,没考上,那你写简历的经验还可以用在二战上面,或者是去求职,都是一样的,因为这种技能都大同小异。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都是复试的简历,到底要怎么写?我后面就会讲到这个啊。
三、复试的简历要怎么写?
想要写好一篇简历,其实还是要花很多功夫的,尤其是这些学校也不是很好啊,在学校里边又没有太多获奖经历,又不是班干部,又没有参加多少竞赛,拿证的经验又不足,你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嘛,这个时候简历你再不下功夫想什么呢?还想考上,那得多大运气
1.简历制作原则
很多知乎大佬写的简历制作原则都要符合star原则,这个我也认可,但大家都这么写,你哪有什么优势?
在我这么多年帮大家改简历的经验上来看。要符合以下这几个原则来写:
①万能公式:结果+背景+过程
相信我,这个公式超级好用。
现在大家都这么忙,谁有空看你长篇大论阐述,自己取得某个成绩所在的背景,你为
此付出的努力,除非你最后的这个结果是你的导师想要知道的。
举例:实习经历板块
新媒体新账号3个月增长10w粉,从事XX公司的新媒体实习,负责账号的运营,包括图文编辑和用户增长,用裂变和内容等形式,3个月内从0做到10w粉,平均打开率10%以上。
备注:要把自己的结果摆在前面,交代清楚背景,你为此付出的努力,结果的展开叙述,如果有可持续的效果就加上,没有可以不写
②数字大于文字
依次来讲,数据大于文字,这个很好理解。
因为数字的视觉冲击力是比文字要更强一点
你说自己科研能力比较强,不如直接说发表 SCI论文XX篇。
你说自己在本科期间有丰富的实习经历,还有社团经历,不如直接说参与实行项目XX个。组织社团活动XX次。
③结果大于过程
结果大于过程也很好理解哦,因为简历的篇幅有限,你没有办法把自己很多过程的事情阐述出来,一定要详略得当,对你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专业知识能力有帮助的一些
结果性事件呈现出来就可以不用写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④质量大于数量
一定要考虑相关性,和你考研的专业相关的一些能力往简历上写,其他无关紧要的就可写可不写了,我后面会在内容组成这个部分说出来。千万别跟文科生答题似的,只要是字都往上怼,没什么用的,可能还适得其反。会让导师觉得你的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够。
⑤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无论是经历丰富还是无话可说的同学,在写简历的时候一定都会遇到思维不清晰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按照条条框框的内容先列出大点,把所有相关的东西都往你的内容上怼,然后再逐条的删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把重要的信息给错过掉,至于这个条条框框怎么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