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 (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 取 CaCl2 和 CaCO3 的混合物 12.5g 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 CaCO3 中的质量为 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0.1%)
________;
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 10g 7.3% 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 CaCO+2HCl=CaCl+H O+CO ↑
3
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y。
2 2
100 73
111 y
44
x z 4.4g
x=10g z=7.3g y=11.1g (1 )混合物 CaCO
3 中的质量为 10g;
(2 )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 将 25.6 g NaCl 和 MgCl2 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 126 g 水中配成溶液,再将 200 g 一定溶质
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 加入 NaOH
1 40
2 40
3 40
4 40
5 40
溶液质量 /g
共生成沉 淀的质量 /g
2.9 5.8 m 11.6 11.6
(1)上表中 m 的值为多少 。 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8.7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___________
(1)第一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 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
2.9g,第四次实验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
2.9g 沉淀,所以第三
40g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
次加入 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5.8+2.9=8.7;
2.9g,所以 m 的数值为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 4 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混合物中 MgCl2 的质量为 x,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MgC l 2 + 2NaOH = Mg OH 2
95 58
+ 2NaCl
117
y
x 11.6g
95 = x 58 11.6g
x=19 g
58 117
= 11.6g
y
y=23.4 g
则原混合物中 NaCl 质量为 25.6 g- 19 g=6.6 g 所以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6 g 23.4 g
25.6 g 126g
10%。
40g 4 11.6 g ×100%=10%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该样品
12g 溶解在 100g 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
氯化钙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 1)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88.3%
5.4%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钙。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
【详解】
解( 1)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106 x
100 10 g
117 y
,
得 x=10.6g, y=11.7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6
12g × 100% 88.3%,
11.7 g (12g 10.6g ) 12g 100 g 140g 10g
(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来源为样品中的少量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其质
量分数为
× 100%
5.4%。
答:( 1)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 分数约为 5.4%。
88.3% 2
;( )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4.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 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 (1)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可
C6H8O6 。计算:
;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176;( 2) 4.5%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们对于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程度。
( 1)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6+1×8+16×6=176; ( 2)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 1×8) /176 ×100%=4.5%
5. 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取碳
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 24g,加入 100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液,96g 过量的氯化钙溶 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 1)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沉淀质量是_____g。
( 2)计算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通过已知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_____(写字母)。
A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 参加反应的氯化钙质量 C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取混合物样品 12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盛有
8g 炽热碳粉的
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在下图中画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容器中固体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_____
【答案】 20 88.3% 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 1)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沉淀质量是20g。 ( 2)设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为 x
CaCl 2 +Na 2 CO3
= CaCO 3↓ +2NaCl
100 20g
106 x
x
20g
106 = 100
x=21.2g
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21.2g
100% 88.3% 。
(3)通过已知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A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 参加反应的氯化钙质量 C 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选
ABCD。
( 4)
6. 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 BaCl2 溶液,某同学取出 150g 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 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6.5%的 Na2 3 23
CO 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 Na CO 溶液
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BaCl2+ Na2CO3=BaCO3↓+ 2NaCl。请计算:
(1)配制 26.5%的 Na2CO3 溶液 80g,需要 Na2CO3 固体 ___g。
(2)BaCl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答案】 (1) 21.2g;( 2)13.9%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配制 Na2CO3 固体质量 =80g × 26. 5%=21. 2g (2)从图甲中获知,当
BaCl2 完全转化为沉淀时消耗
0.1%)
26. 5%的 Na2CO3 溶液 80g,需要
Na2CO3 溶液的质量为 40g,再根据化学
反应方程式: BaCl2 +Na2CO3= BaCO3↓+2NaCl 中 Na2 CO3 与 BaCl2 的质量关系,可求出 BaCl2
的质量,进而可求解 BaCl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 BaCl2 的质量为 x
BaCl2+ Na2CO3= BaCO3↓+ 2NaCl 208 x
106
40g × 26. 5%
208∶ 106= X∶ (40g × 26. 5%)
x= 208 × 40g ×.265%/106=20. 8g 该
20.8g/150g ) × 100%=13. 9%
答:该 BaCl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3. 9%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BaCl
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某校化学实验室要测定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 1)生成氧气的质量。
(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 (1) 0.8g (2)3.4%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那么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求出过氧化氢中溶质的质量;
解: ⑴ 氧气的质量为: 3g+50g-52.2g=0.8g
⑵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x。
2H2O2
2H2O + O2↑
68 x
32 0.8g x=1.7g
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略。
考点:
8.金属
A 与非金属 硫( S) 生如下反 :
2A+S A2 S。甲、乙、丙三 学生
在 室分 行 ,加入的 , 数据 如下:
A 的 量 /g
A 和硫的 量各不相同,但 量均
6 g。充分反
S 的 量 / g A2S 的 量 /g
甲
5 1 5
乙
4 2 5
丙
a b 3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 (1)元素 A 的相 原子 量
。
( 2)丙 中 a∶ b ( 果以最 整数比表示, 写出 算 程)。【答案】( 1) 64 ⋯⋯⋯⋯(1 分)
(2) a∶ b 2∶ 3 或 9∶ 1 【解析】
⋯⋯⋯⋯( 2 分,写 1 个且 程正确的 1 分)
(1)由甲、乙的反 可知, 5g 的 A2S, 行解答 4g A 和 1gB 完全反 生成 (2)生成 3gA2S A S
,一种情况 全部反 ,一种是 全部反 行解答
9.将 粉和 粉混合物
7.0g,加入到盛有
60.0 g 稀 酸的 杯中,恰好完全反 。此
杯内各物 的 量
66.8 g。 算:
0.1%)
0.1%)
(⋯⋯⋯1分)
(1)原混合物中 粉的 量分数。(精确到 (2)反 后所得溶液中溶 的 量分数。(精确到 【答案】解:生成
H2 的 量 =\"7.0\" g + 60 .0g— 66.8 g =\" 0.2\" g
Fe 的 量 x,生成 FeCl2 的 量 y 原混合物中
Fe + 2HCl = FeCl+ H ↑ ⋯⋯⋯(1 分)
2
2
56 X
127 2
y 0.2 g
x=5.6 g y=\"12.7\" g
⋯⋯⋯(1 分)
56∶ 2 =x∶ 0.2 g 127∶ 2=\"y∶ 0.2\" g
(1 )原混合物中 Fe 的 量分数 =\"5.6\" g ÷7.0 g ×100% =80.0%
(⋯⋯⋯1分)
( 2)反 后所得溶液中 FeCl2 的 量分数 =\"12.7\" g (÷5.6 g+60.0g—0.2 g) × 100% =19.4%
⋯⋯⋯(2 分) 答: 略
(其他合理解答也可酌情 分)
【解析】
分析:由于反应后生成的氢气从烧杯内逸出,因此由金属混合物的质量、稀硫酸的质量和
反应后烧杯内该物质的总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由氢气的质量,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
氯化亚铁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
解:生成 H2 的质量 =7.0g+60.0g-66.8g=0.2g
设原混合物中 Fe 的质量为 x,生成 FeCl2 的质量为 y
Fe+2HCl=FeCl+H2↑ 56
127 2
xy 0.2g
56 x
127 y
2 0.2g
,
x=5.6g,y=12.7g (1)原混合物中
Fe 的质量分数 =
5.6g 7.0g
× 100%=80.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FeCl2 的质量分数 =
12.7g 60.0g
× 100%=19.4%
5.6g
80.0%.
0.2g
答:( 1)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为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必须找出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种纯物质的质量,然后根据这一质量计算出其它物质的质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首先要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时,一般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未反应的固体杂质的质量、再减去生成沉淀的质量和生成气体的质量.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金属元素的发现和使用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活动。
(1)黄铜(为铜、锌合金)貌似黄金,有人以此冒充黄金行骗,我们称为
“假黄金 ”
① 真假黄金可用稀盐酸鉴别,理由是
② 也可以 “用火灼烧 ”的办法鉴别其真伪,如果是 “假黄金 ”,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某研究小组取 20 g 的 “假黄金 ”进行探究,先将 “假黄金 ”置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
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产生的气体和滴加稀硫酸质量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 该“假黄金 ”中铜的质量是
g
② 试通过计算求出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g)
【答案】( 1) ① 假黄金中金属锌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而纯金不和稀盐酸反应
②
假黄金表面变黑
(2) ①7 克
②20%
【解析】
试题分析:真假黄金可用稀盐酸鉴别,理由是假黄金中金属锌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
“ ” “”
体,而纯金不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 用火灼烧 的办法鉴别其真伪,如果是 假黄金 ,观 察到的现象是假黄金表面变黑,因为假金中的铜会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根据图示看产 生了氢气的质量是 0.4 克,设需要锌的质量是 Zn+H SO Zn SO +H ↑
2
4
4
2
X,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Y,
65 98 X
Y
2 0.4克
列比例式得: 65: X=98: Y=2:0.4 克 解得:X= 13 克 Y=19.6 克
所以 “假黄金 ”中铜的质量是 =20 克 -13 克=7 克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克×100%=2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金属的性质
=19.6 克/ 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