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硬”与“软”
硬可壮威,软可致远;硬能提效,软能担责。软硬不可分,没有“硬”作支撑,“软”为无本之木;没有“软”来护体,“硬”也形同行尸走肉。领导干部要立形象、树威信,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做到硬中兼软,软中有硬,但不能硬而不硬、软而不软、软硬相离。
要有“硬信念”、“软心态”。“硬信念”是人生的导航灯,“软心态”是成功的催化剂。“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领导干部要坚持“硬信念”,就是要在政治上靠得住、清醒、坚定,任凭风浪潮涌,不迷失方向,善于研判国际国内复杂局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党和人民,顾全大局,服务和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自觉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有大公无私、公道正派的精神境界、道德风范、思想情操,如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忠实履职,以“刘宠一钱”、“于谦两袖”、“苏琼三悬”、“杨震四知”、“司马五规”为范谨慎为政,始终不为浮华所动。心态决定人生、决定一切。有“软心态”才有弹性和张力,才能兼济天下、包容万物。多看易花眼,多追易乱心,多取易伤神。领导干部要有“软心态”,就是指要顺其自然,软心宽胸,心齐气顺,以“空杯心态”面对工作生活,以平和心态对待名利是非功过,不抢功好胜、图权贪尊、争名夺利,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欺下媚上,甘于挑重担、受委屈、揽过失、担责任、为人梯,努力发扬雷锋志作补丁、孔繁森甘当泥土的精神。要常怀知足之心、感恩之心、理解之心,以知足之心管束自己和亲人,用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和人民,拿理解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把心思集中在干事创业上,只顾攀登不问高。
要有“硬本领”、“软实力”。文化、学识是软实力,业务、能力是硬本领。领导干部要驾驭班子、驾驭全局,做部属的“标杆”,必须有“软实力”、“硬本领”作支撑。“富可敌国”沃尔玛是以文化做底蕴。领导干部也要以文化素养作自己的“软实力”,通过知识的兼容并蓄和长期积淀,释放、打造和夯实软实力。“慢功出细活。”领导干部要把学识“归零”作为一种常态,以一
颗学童之心去学习,如鲮鲤钻山舍得花时间、投精力,像呼吸新鲜空气般去读书,如喝茶一样去品文,才能真正获得满意效果。烟霞难绚烂,橙桔难芳馨。“硬靠山”、“硬关系”如水波涟漪,终究难守摊子、保位子;硬本领、硬功夫如果实之核,最终能全面超越、自我实现。领导干部只有练就硬本领,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树立起威信。要主动熟政策、精业务,勇探工作“难区”、实践“雷区”、创新“禁区”,积极到发达地区、重点工作、基层一线进行“牧羊式”锻炼,走出“隔行如隔山”的盲区,练就调查研究、组织协调、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工作创新、团结协作、独挡一面、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成为“政策通”、“多面手”和“万能匙”。
要有“硬脊梁”、“软心肠”。为政要有“硬脊梁”、为人要有“软心肠”。领导干部要赢得部属和服务对象的信任,有凝聚力、号召力,必须做不屈不折的“硬脊梁”,必须树立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准确把握政策,严格办事程序,尤其在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上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弘扬良好导向,做到不斜不盲、不亲不倚。要敢于讲公道话、主持正义,不畏权势压力,不当“好好先生”,不人云亦云,坚持做党纪、立场、原则、政策的“老古板”和捍卫者。乱世施重典, 盛世兴仁政。“软心肠”能释出善意,传出爱心,奏出和谐。领导干部要依靠自身的德能、资绩、情感、领导艺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软权力的无形作用,来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放下架子,用“软心肠”去激发、影响部属的潜能和热情,“点醒”沉睡中的部属,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精神感染才能绵长而持久。尤其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特别关注和宽容犯过错误、受过处分的部属,关心和爱护受过委屈、受过伤害的服务对象,多一点“冰心玉壶”式沟通、“江清月近”式交融、“春风化雨”式开导、“落红护花”式奉献,由让其“敬而远之”转变到让其“亲而誉之”,并进一步发展到“不知有之”,这样才能得到部属的尊重和拥戴,真正与服务对象打成一片。
把握管理“方与圆”、“硬与软”之度(修改版)
长江绅士原创修改再发表 2010年11月14日
每一种管理主张都有可取闪光的地方!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是永远不存在!
管理问题永远找不到无懈可击的答案!
没有任何一种管理可冠盖、通吃一切!
没有任何一种管理百密无疏完美无缺!
没有任何一种管理固不变革万岁永久!
说到“管理”二字,可能大家都眼睛疲劳、耳起老茧—再也熟悉不过了。管理—有时是深得深不可测、有时又浅得一目了然;管理—有时大得没有边际、有时又小得如芝麻尘粒;管理---有时是云里雾里、有时又一捅窗户纸。
一、重温我们的管理主张
我们曾提出了我们的六条管理文化思想,即是:
●管理--不能只玩权术、只玩克术、只玩治术、只玩压术!而应在有规则、有刚性的规范下,同时施“情术”、行“道术”、推“义术”、拜“礼术”!
●管理—要在出规范、出模式、出品牌、出声誉、出效率、出收益的同时,也应该让人性同时得到洗礼、得到升华、走向完美!
●管理—要成为指引和照亮被管理者按规则、按规范、按制度正确行为的明灯;
●管理--在高压感的、被动式的、循规蹈矩、密不透风、不留情面的特质下,应增加一些人性化、放松感、主动感、快乐感、幸福感;
●管理—要造就出一批新人,一个主人翁意识强的、生龙活虎的、优秀上进的、训练有素的员工团队;
●管理--要抑制、衰减、控制人性中的那些弱点短处,要释放、提升、弘扬人性中的那些美好闪光的因素!
二、管理“硬”与“软”的争论
管理者A--主张“软”管理,管理者B--主张“硬”管理,两位主管的管理思想截然不同。A对B说:你用“硬”管理所谓的高压、刚性、无情、强控把员工管得象老鼠遇见猫似地瑟瑟发抖,你把人管得傻呼呼、呆呼呼,工作起来像机器人一样!B对A说:你用“软”管理所谓的关怀、和谐、宽松、弱控倒把员工管得松散了、活泛了、不听话了,你管的员工没有章法、没有严谨、没有气势,工作起来象是放羊一样!
三、“管理”为什么不叫“理管”?
为什么叫“管理”?而不叫“理管”?为什么习惯称方圆?而不习惯叫圆方?这其中应该有易经学、八卦学的讲究在内。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是啥?易、卦文化均强调“方圆”规矩,“方圆”二字就是方在前、圆在后,“方”由直线、直角组成,“直线”—-代表一竿插到底、刚直不阿、没有曲线弯绕、没有条件可讲,“直角”---代表棱角、剑锋、刺痛、威逼。
四、关于“管理”与“方圆”的对应
因此,“方”对应“管”---就是管控、就是约束、就是统治、就要严酷、就要高压!而“圆”对应“理”---就代表圆润、圆滑、回旋、让步、可协调、可宽松、可理顺、可疏导。
因此,管理就是管在前、理在后,就是规矩在前、疏导在后,就是严格在前、宽松在后。既然管理二字不能分家,所以说---管理,就是企业运转中保持平衡的、一对永不可分割的车轮子,所以我们必须同时谈“硬管理”、“软管理”。
五、“硬”与“软”管理的和谐
“硬管理”并非指管理的狠心、黑心、缺德、无情,而是包括着:严肃、严谨、严酷、高压、规范等范畴意思。“软管理”相对于“硬管理”而言,就是宽松、仁爱、和谐、圆润、调理之意。
管理,必须是管在先、严在先、章法在先、规矩在先,但因为人不是机器,有时候严酷、高压的管理紧张得会让人产生厌恶、抵触、逆反、抗争、磨洋工、消极怠工的心态行为,这个时候必须把“理”、“善”、“柔”、“情”推出来结合进去管理,才能把严酷的管理、被动的屈服转变成愉快的参与管理、快乐的接受管理、自觉的自控管理、内心的的责任管理,由“你管我”升华----变成“我管我”!这样,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会大大提高,管理者自身也会活得轻松、舒畅、自信!
六、管理英才能人的“硬软”之度
●领导者、管理者应该这样来识别人才:
千里马---能长时奔驰但犁不了地,
壮黄牛---能精耕拉车却不能飞奔,
狂蛟龙—能翻于深潭却上不了高山,
霹雳虎---能咆于山林却下不了大海。
而当把千里马+壮黄牛+狂蛟龙+霹雳虎聚到一起,形成团队---那就会左右突击、纵横驰骋、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所向披靡!所以说,企业需要“鸡鸣狗盗、翻墙上梁”的多专业、多型号、多结构的人才复合型组合。
●英才能人的特点:企业中,就有酱紫的一类人才—-他她们,才高八斗、能力超群、性格活泛还有些怪癖、目中无人、心高气傲、牛气哄哄、锋芒毕露、有的敢冲敢杀、有的潜伏秘杀、业绩领先、不易服输,他们不好对付、不好管理、怎样对待这种人尖、人精?有的管理者采取—-玩心术、玩治术、玩克术、玩哄术等等手段来降服、驾驭他们,这也没什么不对。
我们认为: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能人尖才只要品德品格良好正常、有些个性化的特征毛病是可以容忍的、包容的,我们必须尊重他们、重用他们、让他们尽情发挥才能,但我们不会放纵他们、迁就他们,我们不会容忍谁来挑战公司文化、挑战公司章法!我们必须戴给他们紧箍咒、他们也必须接受紧箍咒---企业文化的旗帜、企业章法的规矩、管理制度的王法。
这样一来,企业和人才、老板和人才都能和谐合作、友善相处,一切都会进行得很漂亮、很顺畅、很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