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4《大道之行也》复习

来源:小奈知识网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大道之行也》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深入领悟先贤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难点: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就有对这样社会的描述,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这节课复习《大道之行也》。

过渡语: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我能自主梳理常见的文言词语。

3.我要深入领悟先贤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过渡语: 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或课堂笔记自主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仍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2.在理解各层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能够根据提示正确地默写。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文学常识填空

《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本书是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进行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篇。大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儒家,戴圣,49,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给加点字注音

1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 ) ....点拨:天下为公 wéi 选贤与能jǔ 男有分其弃于地wù ...fèn 货恶.3.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古人常说:“学贵有疑。”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刚才的学习中你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提示,8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举能 通 ,意思是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是 点拨:(1)与通举 选举,选拔;(2)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 ..(点拨:以……为亲;以……为子女)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 壮: 幼: ...(点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孩子)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 .

(2)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恶: .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故: 贼: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户: 是: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 .

(点拨:(1)所以(2)职业;女子出嫁(3)憎恶(4)所以;害人(5)门;这(6)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配套练习册》P106—107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时教师随机点拨)

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

2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③焉。

【注释】①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shěn)微笑。③野宿:在郊外露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 ( ) 止( )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 )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 )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 ) (5)轻徭薄赋: 轻 ( ) (6)安用重法邪: 安 ( )

2.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什么?

(1)群臣的看法是:

(2)“上”的看法是: 3.“上”的做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社会?(用上文原句回答)

4.“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个句子?“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个句子?

(1)“海内升平”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 (2)“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

点拨:

1.(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止(禁止)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 (5)轻徭薄赋:轻(减轻) (6)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

2.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3.“上”的做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社会?(用上文原句回答)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4.“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个句子?“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个句子? “海内升平”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外户而不闭。

课堂总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3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附: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基本特征:人人受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

【教学反思】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大道之行也》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

1.我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2.我能自主梳理常见的文言词语。

3.我要深入领悟先贤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或课堂笔记自主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仍有疑惑的圈出来做好标记。 2.在理解各层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并能够根据提示正确地默写。 (二)自学检测

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同桌互相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文学常识填空

《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本书是_____家经典之一,西汉_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进行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篇。大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 ) ....3.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提示,8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准备集体交流。(要求:先自己分析,然后在组内展开交流,每个组员都要积极主动发言,控制好时间,小组长负责对组员评价)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举能 通 ,意思是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 ,意思是 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 ..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 壮: 幼: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5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故: .

(2)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恶: .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是故: 贼: ...(5)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户: 是: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 .4.《配套练习册》P106—107

三、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太宗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③焉。

【注释】①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shěn)微笑。③野宿:在郊外露宿。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 ( ) 止( ) (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 ) (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 ) (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 ) (5)轻徭薄赋: 轻 ( ) (6)安用重法邪: 安 ( )

2.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什么?

(1)群臣的看法是:

(2)“上”的看法是: 3.“上”的做法营造了什么样的社会?(用上文原句回答)

4.“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个句子?“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哪个句子?

(1)“海内升平”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

(2)“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人联想到《大道之行也》中: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你人生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哪些地方是你在学习中容易出错的?请认真总结在下面。

1.我的收获 。 2.我的易错点 。

6

科目: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王景峰 审核:祝学昌 时间: 2015.11.3 编号:24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