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师们的有趣悖论
1.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泰戈拉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泰戈拉,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名师出高徒,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泰戈拉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泰戈拉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2.阿基里斯(希腊英雄)从100米外追一只乌龟,常人都知道肯定能追上,但不要用追及的眼光看这个问题。当阿基里斯跑到乌龟之前的位置时,乌龟肯定也向前移动了。而当阿基里斯又跑到乌龟的位置时,乌龟肯定还向前挪了,所以哪怕阿基里斯和乌龟之间的缝隙多小,他都追不上乌龟。
3.甲乙丙三人因为争执决定用手枪决斗,丙枪法最次,打中目标的几率是1/3,乙稍好,打中目标的几率是2/3,甲最好,百发百中。公平起见,由丙先开枪,然后是乙,最后是甲,打到只剩一个人为止。如果你是丙,应该以什么为目标?以乙?以甲?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乱开一枪,打天都行,只要打不到另外两人就行。这样乙肯定会以甲为目标,因为甲最有威胁,如果乙没打中,甲也肯定以乙为目标,因为乙威胁最大。这样丙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两人中肯定一死,丙然后就瞄准一人打就行了。这样的方法虽不能让丙必胜,但他活下来的几率更大。
4.一个人跑100米,他想:我要先跑到一半的地方,然后我再跑到剩下的一半(也就是全程的1/4),再跑到剩下的一半,以此类推,他永远到不了终点。
5.一个囚徒站在法官面前听候判决。法官出于人道关怀,为了不让囚徒在确知的刑期之前忍受等待的折磨,作出以下判决: “在下周七天中的某一天,你会被判处绞刑。我在下令时会保证,你不可能事先知道你将在哪一天被绞死。” 囚徒退后,发现他的律师在听到宣判之后竟然露出微笑。他们走出法庭,律师说:“他们不能绞死你。”他解释说:“根据安排,在下周的七天中的某一天,你将被绞死。于是,他们不能在星期六绞死你,因为这是一周的最后一天,如果在星期五的早晨你没有被绞死,那么你就确切无疑地知道行刑日是星期六,这与法官的计划矛盾,他说要保证让你事先不知道行刑日期。” 那么依次类推,哪天都不会有绞刑,这个判决不可能执行。这个囚徒的愉快心情保持到了星期二。他从美梦中醒来,被押往刑场——对他来说非常意外。
6.有人让罗素(一个伟人,他提出很多悖论)由2+2=5推出罗素是教皇。罗素作出以下推理:两边同减3,得到1=2,易位,2=1,因为罗素和教皇是两个人,根据式子,罗素和教皇是一个人,罗素是教皇。
7.古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在给学生德奥夫拉斯特和欧德谟斯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以下的文字:
黑板上有三个句子错了,请你们指出是哪三个?
1:苏格拉底是埃及人。
2:芝诺是智者。
3:《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作品。
4: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是师生关系。
5:逻辑部研究推理问题。
看了黑板上的文字,德奥夫拉斯特和欧德谟斯都举起了手,老师叫德奥夫拉斯特先回答。
“老师,你弄错了,黑板上只有第一句和第五句是错的,其他的几句都是对的”,德奥夫拉斯特说。
亚里士多德回头看了看黑板,发觉的确如此,他带著歉意对德奥夫拉斯特说:
“很抱歉,我太马虎了。”他一边说著,一边准备去改正。
就在这个时候,欧德谟斯站起来发言:
“老师,你没错,黑板上的确有三句错了。德奥夫拉斯特说得对,只有第一句和第五句是错的,但正因为如此,所以说,你黑板上写的‘有三个句子错了’的断言也错了,这样,加起来正好有三个句子错了。”
8.一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西塞罗为了一个哲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三位哲学大师谁也不服谁。于是便告到上帝那儿去,请上帝来判断谁说的话是真的。上帝和蔼地对他们说:“三位都是我创造出来的人类中最有智慧的哲学家,我想你们争论的问题一定很有意思,现在,请你们一个一个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柏拉图首先站起来阐述自
己的观点。他刚刚开了个头,心急得苏格拉底便打断了他:“至高无上的上帝呀,请你别相信柏拉图的话,他是个撒谎者。” 接下来,轮到西塞罗陈述自己的观点。他刚刚说完自己的观点,柏拉图一口断定:“西塞罗说的是假话。” 苏格拉底最后发言。他几乎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西塞罗也会不客气地对上帝说:“万能的主,你一定会发现,苏格拉底才是我们中真正的说谎者。” 看来全能的上帝碰上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相信苏格拉底的话,那么柏拉图无疑是说谎者,因为苏格拉底说“柏拉图是撒谎者”。而既然柏拉图说谎,那么西塞罗的话就是真话,可西塞罗说的是:“苏格拉底是说谎者”,这与原假定又相悖。 如果苏格拉底说的是假话,那么柏拉图说的是真话,因此,西塞罗说的是假话,这样,苏格拉底又成了说真话的人,这仍然与原来的假定相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