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关注
FOCUS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澜沧县围绕产业及利益联结机制“两个100%”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要求,制定《澜沧县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澜沧县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1+3+5”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即:打造茶叶“一县一业”及提质发展畜牧、蔗糖、冬早蔬菜3个传统产业确保脱贫,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劳务5个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全面完成2018年、2019年产业扶贫项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抓手,作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立足资源禀赋和当地生产力水平,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茶叶、畜牧、蔗糖、冬早蔬菜、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劳务等特色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积极转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一个又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加速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培育了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1+3+5”的产业扶贫助推脱贫及巩固脱贫成果的产业发展路子加速形成。古茶林内采茶叶 谭春 摄
16
此外,澜沧县注重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坚持保护为先,制定了《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和专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景迈山资源,确保永续发展。将扶贫开发与景迈山景区、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56亿元,实施了道路、水利、传统民居保护与整治、垃圾场、电力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重点打造的糯岗傣族古寨和翁基布朗族古寨,分别保留和传承了傣族、布朗族原生态文化,原始风貌浓郁,自然风光秀丽,民族特色突出,翁基古寨被誉为“千年布朗古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是景迈、芒景的传统主导产业,也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景迈山共有茶园面积5.97万亩(古茶2.8万亩),其中景迈村3.33万亩(古茶1.6万亩),芒景村2.64万亩(古茶1.2万亩)。2010年以来,按照建基地、做标准、打品牌、闯市场的思路,在保护好古茶资源的同时,完成了景迈山3.17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澜沧县抓住景迈山古茶林申遗的重大机遇,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放大景迈山品牌效应,着力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构筑诚信联盟、产品标准、标志使用监控、产品检验“四条防线”,明确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五个特定”,使每一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推动了茶产业的提质增效。景迈、芒景茶产业产值由2007年的0.2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4亿元,每公斤古茶平均价格由300元增加到650元,每公斤生态茶平均价格由50元增加到165元,茶农户均毛收入由1.4万元增加到14.1万元。2016年,成立了普洱茶品牌建设诚信联盟后,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2018年每公斤古春茶平均价格800元左右。截至2019年6月,全县已取得有机茶认证和转换期的企业共有14家,取得认证面积4.4万亩,正在实施有机茶园认证转换2272.8亩。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2010年4月仙贡组建了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茶农们不仅可以通过合作社拿到分红,还可以就近在自家茶园里务工,把企业的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种植得“现金”)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农民脱贫。“我们这里常年云雾缭绕,茶香怡人,以前即使我们做出再好的茶,有价无市也是徒劳。现在好了,加入了合作社,我们家家户户都实现了户增万元。”周海建是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批老社员,深切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变化。2016-2018年,澜沧县实施华能集团帮扶民族地区规范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69个,以“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收购鲜叶、分红、雇佣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担负起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普洱景迈人家贡茗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他们通过“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近700户农户。不仅打响了自身品牌,也成为了当地发展产业促脱贫的中坚力量。此外,庄园以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景迈山周边村寨经济发展,实现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税收增长,为当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作出了贡献。“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手段,持续带动景迈山周边村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庄园常务副总经理邱湘衡说。随着景迈山名气、人气不断提升,带动了旅游和茶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目前,景迈山共有4家特色民居客栈、2家精品酒店、4家特色农家乐。2017年景迈山景区共接待游客93.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74亿元。景迈、芒景的茶农们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年收入几十万元不再是神话,收入上百万元的也大有人在。“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景迈人要做新型农民。”景迈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岩虎说。合作社按照景迈山上茶农欢
现代农业企业和茶叶产业化模式运作,近几年来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一步步走向成功,“景迈人家”这个品牌也是越来越响亮,成为了景迈山乃至业界的翘楚。茶叶,给封闭了千年的景迈山带来了财富,也带动了澜沧的发展。为挖掘景迈山古茶林的历史价值,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2010年,澜沧县启动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澜沧县已编制完成《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文本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出台《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区实施临时管控措施通告》等政策法规。当前,澜沧县正进一步加快相关规划出台,加强保护管理工作,确保申遗工作顺利推进。ETHNIC TODAY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